岁月不饶人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5-01-29 02:02: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下一句是:鬓影星星知否

出自:

【标题】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   

【作者】吴潜 

【朝代】宋

【原文】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知否。知否。且尽一杯春酒。

【译文】

折枝杨柳枝插入土,等待新柳长成。又到了一年清明时间了。

时间过得真快,你可知道我的两鬓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算了,还是喝一杯春天的酒水吧,莫要多生伤感了。

扩展资料:

岁月不饶人的意思是,岁月不会因为你的主观愿望而放过你,每个人都会衰老的,青春的容颜终将会消逝,不管你愿不愿意,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形容对容颜老去的无奈。

当人们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体力大不如前,白发暗生,皱纹渐起的时候,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现代也有人多人用来表示昔日容颜已逝。

吴潜(1195年—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原籍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出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南宋后期名臣,诗人。秘阁修撰吴柔胜第四子,参知政事吴渊之弟。

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

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景定三年(1262年),为贾似道党羽下毒害死,年六十八。德祐元年(1275年)获得平反,次年追赠少师。

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吴潜

回答(2):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出自宋朝诗人吴潜的《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

全文:

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知否。知否。

且尽一杯春酒。

译文:

门前杨柳已经发芽,我折枝插入土中以待新柳,又到了一年清明时间了。

时间不等人,不会可怜人,鬓角已经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白发了知道吗。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算了,还是喝一杯春天的酒水吧,莫要多生伤感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词表面看是只是抱怨“数月不饶人”,其实更多的是抒发诗人吴潜报国无门的悲愤。

数月是不管人和物的有情与无意,它走了,留给诗人的只是两鬓的斑白。然而我都已经到了两鬓斑白的年纪了,还不能为国家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这首诗作与吴潜被罢官之后,那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已入老境,流年似水,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他焦虑,既由于自己有志难伸,也由于社稷颠危、国难深重。窗外春日正好,而他却报国无门。

吴潜词风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潜(南宋中晚期名臣)

回答(3):

“岁月不饶人”的下一句“鬓影星星知否”。

出自:宋代吴潜《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

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

知否。知否。且尽一杯春酒。

拓展资料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

回答(4):

原文是: 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

回答(5):

青春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