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乳头状肿瘤有什么分类和临床特点?

2025-05-14 18:35: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乳腺的乳头状肿瘤不少见,发生自乳腺导管不同部位的乳头状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这类肿瘤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常有困难,难以正确诊断和处理。为了不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乳腺乳头状肿瘤的分类、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意见概述如下。 1、乳腺乳头状肿瘤的分类 1.1、乳腺乳头状癌 为一种特殊型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18%,多发生于乳腺中央区的大导管,常有乳头溢血,50岁以上老人多见。肿块直径约3cm,预后较一般乳癌好,10年存活率达63.6%。病理检查乳头的特点常见有纤维脉管束,乳头表面被覆异型癌细胞,细胞可单层或复层,排列极性紊乱,可见核分裂象,肌上皮消失,在乳头基底部与囊壁交界处,可见癌组织浸润。 1.2、大导管乳头状瘤 发生大导管,位于乳晕区附近,常为孤立、单发,发病年龄较乳头状癌轻(40~45岁多见),病程长。本病特点是导管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具有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结构。有时乳头反复分支、纤曲、互相吻合形成腺样结构,不论乳头形态如何,乳头表面被覆双层上皮,表面为柱状上皮,其外为肌上皮,无异型,排列整齐,常伴有大汗腺化生。 1.3、中小导管乳头瘤病 发生于中小导管的乳头状肿瘤,常多发,肿瘤体积小,以致于肉眼难以发现,发病年龄较前者更"轻,平均39.6岁。由于发生在中小导管,根据上皮细胞和间质增生的程度不同,可形成筛状、腺样或实性等不同的组织图像,此改变也为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组成部分,虽属良性肿瘤,但由于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从普通型增生到不典型增生,甚至可发生癌变。 1.4、乳腺乳头状腺瘤 发生于自乳头部导管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程长。主要表现为乳头增粗、变硬,乳头表面渗液、糜烂、结痂。临床常误诊为乳头派杰病。乳头部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腺管,实性巢或乳头,乳头一般分支少,部分乳头中央间质丰富,部分乳头粗短,乳头中央纤维结缔组织稀少或没有间质,呈实性堆积,乳头部乳头状腺瘤绝大多"数均为良性。 1.5、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 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应与乳头状瘤区别,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是指上皮增生,曲折呈乳头状,乳头低,分布广,为导管上皮实性增生的一种,不具有真正的纤维脉管轴心,非肿瘤性生长,不产生症状,无特殊临床意义。 2、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2.1、乳头溢液 乳腺自发性乳头溢液很少见,除非妊娠、月经来潮时乳腺生长或服用激素类药物外,这种症状不容忽视,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征象。病理性自发性乳头溢液常见原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占70%以上),其次为乳头状癌(10%左右)。乳头溢液的性状在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根据溢液性质不同分为"以下6种:(1)血性(浆液血性)溢液,最为常见。虽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但对于绝经后妇女,应考虑癌的可能。(2)浆液性溢液,大部分为乳头下部乳头状瘤引起,亦见于乳腺组织增生,少数浆液性溢液是癌引起的。(3)水样溢液,看法有分歧,近来Lewison指出,清水样者大约50%可能为癌引起。(4)乳汁样溢液,常为双侧,多为泌乳素分泌过多或服用激素类药物所致。(5)粘稠液,溢液粘稠,呈糊状,常见乳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或性功能低下者。(6)脓性溢液,常见于导管扩张伴感染。乳头溢液。常为间断性,有时间隔时间甚长,似乎已痊愈。但当挤压时仍可见,量多少不一。Henelrirk报道20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190例(91%)有乳头溢液,周边部51例中33例有乳头溢液,说明乳头溢液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其中乳头中心部位有病变者,症状最为显著。然而,文献报道,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虽发生于乳腺边缘部位的中小导管或未稍导管内,肿瘤距乳头导管开口较远,但乳头排液也并非少见。 2.2、乳腺内肿块 乳腺乳头状肿瘤常可触及肿块,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肿块大多位于乳腺中央乳晕或乳晕周围区,直径约1cm。如用指压法以食指尖围绕乳头顺时针方向按压乳晕区,可见乳头相应部位的乳孔有液体溢出。乳头状瘤病,肿瘤多生长于乳腺周围区,肿块常为多发,边界不清,质地不均。乳头管腺瘤,除乳头肿大、糜烂、破溃外,在乳头内也可触及肿块,一般在2cm以内,质地软,边界清。乳头状癌由于病程长,细胞生长迅速,常可触及边界清楚的肿块,直径多在3cm以上,质地较硬。综上所述,乳头状肿瘤的病变中,绝大多数均有大小不等,质地不一的肿块,因此乳腺内肿块是乳头状肿瘤的重要症状。 文章来源:广州福冠堂新特药房
希望采纳

回答(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症状有:
1、乳头溢液约占就诊病人的80%,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乳头溢液来自于乳管,为自溢性,常呈血性或浆液性。乳头状瘤是否发生乳头溢液与乳头状瘤的类型和部位有关,发生在乳头中心部位的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的乳头溢液症状最为常见。
2、疼痛本病仅有少数病人有局部疼痛及压痛,常为乳房导管扩张、导管内类脂样物质溢出及炎症所致。
3、乳房肿块乳房肿块是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体征。
建议去医院检查之后,积极采取治疗。 一般医生建议服用思*妍*乳*乐*通进行治疗,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从根本上调节体内内分泌平衡,逐渐会恢复到正常。

回答(3):

普通型纤维腺瘤,此型最多见,瘤体小,生长缓慢,一般在3厘米以下。青春型纤维腺瘤,大多发生在月经初潮期,临床较少见,特点为生长较快,瘤体较大,病程在1年左右可占满全乳房,肿块最大径为1~13厘米。巨纤维腺瘤,中年妇女多见,可见于妊娠、哺乳、闭经前后妇女,特点是生长较大,可达10厘米以上或更大,偶可有肉瘤变。乳腺穴位疗法可以通过穴位直接作用于腺体组织,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乳管弹性,使乳房组织血流畅通,行气止痛,破瘀活血,有效的治疗纤维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