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的,只是重庆大学有合并的意想,但是后来还是被教育部干涉了,宣告合并计划破产
市府市委复兴西南政法计划——宣告重大合并西政计划彻底破产
7月8日,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银峰及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市教委副主任陈流汀、助理巡视员程明亮等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西南政法大学调研。黄奇帆副市长在听取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汇报和有关同志的发言后指出,“西南政法大学作为一所老牌的政法类重点学校,在过去的办学历史过程中,培养了大批法学界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其学校地位有弱化趋势。为进一步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西南政法大学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品牌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西南政法大学建设,在“十一五”期间,通过采取切实措施,力争西南政法大学进入全国“211”大学行列,同时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领先政法类大学。
以下为黄的讲话节选:
五、西政走出困境的三大战略
一是力争进入“211”工程。现代社会本身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法院校毕业生主体在经济圈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大量的法律人士,比如律师、中介,还有大量的懂法律的企业专家、职业经理人。从全国三五年发展出了几百个法学院系专业的事实,就说明了社会巨大的需求。重庆的律师事务所搞得不错,全国31个省(区、市)里,重庆的各种指标排名大致都排在23、24位,但是律师事务所营业收入居然排名在前十名,在西部排名第一,这与西政在重庆有直接关系。重庆与成都、西安等城市相比,目前其他大学都差不多,显不出太多优势,但重庆有西政,其他地区没有,这就是重庆的王牌。西政在这轮竞争中,决不应平平过,更不能是被边缘化,而应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推动下,发挥传统优势,主动出击,作西部政法类学校的王牌老大,成为国内政法类学校的名校、名牌。这是重庆直辖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西政都应该成为重庆大专院校的王牌之一。
因此,“十一五”期间,西政要争取进入教育部的“211”工程。虽然西政不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但应该是政法院校方面的重点大学,这个格一定要推上去。市政府和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在内涵上努力,×××力争把这个格升上去。
二是坚定不移地把渝北校区建成西政主校区。渝北校区有1000多亩地,是老校区面积的2.5倍。要把新校区建设成为西政的一个品牌、一个门面。如果大家老是觉得老校区是最好的,学校领导机关都放在老校区的话,新校区就会有一种地位的旁落,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一定把学校领导机关迁到渝北,一心一意地搞好渝北校区建设,把渝北校区建成形象、基建都一流的主校区。已经确定的今后两三年里要建的项目,要加快这方面的资金调度和建设力度,尽快搞起来。一个学校不能总是在搞建设。一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基建目标一定要加快完成,比较重要的缺口项目一定要补上。然后作适当的功能划分,渝北校区着重抓好本科教育,把老校区作为研究生教育、公检法司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基地。最忌讳的是两边都是中心,书记、校长要避免两边都有办公室,人心不定不行。
三是争创一流品牌。学校要把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一所优秀学校应有的品牌争取到手,这是作为教学科研方面的奋斗目标。一些硬指标要用最现实的、有效的办法解决好,尽快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比如,25:1的生师比问题,这已经成为扩招的瓶颈。高校要有合理的教师来源,不要“近亲繁殖”,要提倡“五花八门”,国外、国内的人才都有最好。但是,在现在做不到这一点的情况下,首先要使生师比能够合理,可以多留一些本校优秀的硕士、博士;或者留一些外地生源,在人员来源上相对“杂交”一下。总之,当前不能太担心学缘结构上近亲不近亲的问题。当然,学校的待遇提高了,教师流出的可能性也会减小,其他学校的老师流入到西政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重大倒是急切的想和我们西政合并哦,不过我们是不屑于和重大合并的
教学师资的流失,学校会想办法的
不过凡事要靠自己努力,北大不也还有社会垃圾吗?
我们西政是不会和重大合并的
没有啊,不要听信谣言,西政是不会被重大合并的
重大当初就想合并西政,但西政不同意。
不过现在怎么重大走得还是上坡路,但西政就。。。。
据说由国家下拨市管,很多教室人才都流失了,真正的走下坡路
说不好啊.极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