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制作工艺及简易制作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而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材料及工具:
(1)竹材
(2)风筝面材料(塑料等)
(3)绳子
(4)剪刀
(5)木尺
(6)黏条
(7)小锯子
(8)粉笔(绘图笔)
(9)木胶
(10)酒精灯
在成年人的帮助下,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见图5-1)。请注意,不要使锯对着自己。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见图5-2)。用木胶把交*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见图5-3)。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见图5-4)。把绳子拉紧,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现在,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横着的木棒应该在下面贴紧塑料面。用粉笔画出样本。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绳子。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剪出样本。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现在,用一根绳子系在横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处,把这根木棒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横向木棒的另一端。加上马勒套,在大人的帮助下,在两根木棒的交接处的地方弄一个小孔,用一条大约150厘米长的绳子,把这根绳的一端通过小孔拴到木棒交*处,把马勒套的另一端拴在风筝底部的木棒缺口处。把用于放风筝的绳子系在马勒套上,位置在于使之距离风筝底部缺口处约90厘米和距离你所连接的马勒套到小孔处约60厘米处。不断地上下调节这个套结,以便使风筝平稳。这个风筝不需要尾巴,并且,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飞起来。请记住,要在比较宽阔的地方放风筝,并避开高
传统硬翅风筝:沙燕风筝的制作要点(图)
沙燕风筝分为:雏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和半瘦燕等。这里以肥燕为例,因为其它几种都只是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关于沙燕,其骨架扎制歌诀如下:
肥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二腹一尾根;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
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
中腹应按双方计,尾竹上端中线寻;
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平;
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等;
头部迎风腹为主,尾竹要软好泻风;
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倾;
关于歌诀的释义是这样的:“四四法”是指从头到尾根(风筝两腿中间的档)共是四个长度单位,“一头二腹一尾根”是指风筝头腹和档长分别为一、二、一个长度单位。为方便理解,图一在绘画时是按比例绘制的,读者在制作时可以参考图一。
图一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这是对上下膀条竹条相对软硬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膀条的硬度要稍稍硬一些,而下膀条相对于上膀条来说要软一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学习制作沙燕风筝的时候 ,一般不容易确定上下膀条的硬度,这时您可以这样进行区别,如果制作完成的风筝在放飞的时候,在其他方面方面都正常的情况下,风筝放飞时总是旋转,这时你可以初步判定风筝的膀条偏硬,通常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上将上下膀条的硬度降低,即减少膀条的宽度或是厚度,一般以减少膀条的厚度来解决。另一方法是将膀条后边的风兜增大,以利于泻风使风筝飞行稳定。为了能够保证风筝骨架制作完成以后能满足飞行的要求,特别建议在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不要靠用线勒成硬翅的风兜,由于在刚学习制作风筝骨架的时候,手工技艺不熟练,削成的竹条不均匀,在用线勒风兜时,容易产生两边膀兜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风筝做成以后不能正常放飞。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可以在削好竹条以后,用煨烤的办法,将上下膀条基本煨成要求的弧度,然后再用线轻轻勒一下即可,这样风筝硬翅两边形成的风兜就基本一致了。
图二
图二是一个700毫米规格的肥燕上、下膀条的尺寸,由于图形对称,只画了一半,表示的竹条的厚度,宽度为3毫米,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为便于理解,竹条厚度的图示尺寸未按比例画出。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削制竹条的时候,不容易将竹条削的对称,一个简易的方法就是:可以将膀条用宽一些的竹条,均匀地由厚到薄削制,然后对劈为二,再削成要求的宽度,先用酒精灯煨成一定的弧度,然后把这两根竹条绑成一根膀条即可。
在图二中,括号内标注的尺寸是下膀条的竹条厚度。可以看出,上膀条的厚度比下膀条的厚度要大一些,也就是歌诀中上膀须硬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硬翅沙燕风筝的受力点在靠近上膀条的缘故。
图三
图三是头腹竹条和尾条的的连接示意图。尾条的上端在腹条的中间部位,由于腹条下端的缘故,一般为了保证骨架的方正,尾条在与腹条下端相接处,将尾条在这里稍微煨弯一下,如图三中虚线所示。还有一种处理的办法是,将尾竹条的上端不要位于腹条的中部,而是稍微向下一点,这样也可保证骨架的方正,图中尾条的长度没有标出,主要是因为尾条的长度是在膀条扎好以后,要用细线勒成风兜,由于风兜后仰角度的不同,膀翅的宽度未定,只有将风兜勒好以后,再定尾条的长度。开始的时候,尾竹条可以先按560mm计。尾条的上端3mm,宽3 mm,下端宽2mm,厚2mm,同样也是用宽一些的竹条先削成一根条子,然后再对劈一分为二。
架子的扎结顺序如下:
先将上下膀条与头、腹条用细线绑在一起,注意上下膀条要放在头腹竹条的前面,且有竹青的一面朝前。腹条的下端在下料的时候要每边长出10mm,绑好后再用钳子剪去。然后将尾竹条的上端削成楔形,在腹条中间用刀切一小口,将尾条插入其中用乳胶粘在一起,并用线绑好其与腹条中部和与下膀条相交的两点即可。
传统的沙燕风筝是三根提线,上二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建议您绑二根提线,在上绑条和下绑条的正中间各绑一根提线,这样的作用在于,二根提线的调整要比三根提线容易得多。当风筝飞起来向某一方向偏的话,只须将上提线向这个方向移一些即可。
传统硬翅风筝:沙燕风筝的制作要点(图)
沙燕风筝分为:雏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和半瘦燕等。这里以肥燕为例,因为其它几种都只是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关于沙燕,其骨架扎制歌诀如下:
肥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二腹一尾根;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
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
中腹应按双方计,尾竹上端中线寻;
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平;
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等;
头部迎风腹为主,尾竹要软好泻风;
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倾;
关于歌诀的释义是这样的:“四四法”是指从头到尾根(风筝两腿中间的档)共是四个长度单位,“一头二腹一尾根”是指风筝头腹和档长分别为一、二、一个长度单位。为方便理解,图一在绘画时是按比例绘制的,读者在制作时可以参考图一。
图一
“上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这是对上下膀条竹条相对软硬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膀条的硬度要稍稍硬一些,而下膀条相对于上膀条来说要软一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学习制作沙燕风筝的时候 ,一般不容易确定上下膀条的硬度,这时您可以这样进行区别,如果制作完成的风筝在放飞的时候,在其他方面方面都正常的情况下,风筝放飞时总是旋转,这时你可以初步判定风筝的膀条偏硬,通常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上将上下膀条的硬度降低,即减少膀条的宽度或是厚度,一般以减少膀条的厚度来解决。另一方法是将膀条后边的风兜增大,以利于泻风使风筝飞行稳定。为了能够保证风筝骨架制作完成以后能满足飞行的要求,特别建议在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不要靠用线勒成硬翅的风兜,由于在刚学习制作风筝骨架的时候,手工技艺不熟练,削成的竹条不均匀,在用线勒风兜时,容易产生两边膀兜不一致的情况,使得风筝做成以后不能正常放飞。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刚开始学习制作风筝的时候,可以在削好竹条以后,用煨烤的办法,将上下膀条基本煨成要求的弧度,然后再用线轻轻勒一下即可,这样风筝硬翅两边形成的风兜就基本一致了。
图二
图二是一个700毫米规格的肥燕上、下膀条的尺寸,由于图形对称,只画了一半,表示的竹条的厚度,宽度为3毫米,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为便于理解,竹条厚度的图示尺寸未按比例画出。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削制竹条的时候,不容易将竹条削的对称,一个简易的方法就是:可以将膀条用宽一些的竹条,均匀地由厚到薄削制,然后对劈为二,再削成要求的宽度,先用酒精灯煨成一定的弧度,然后把这两根竹条绑成一根膀条即可。
在图二中,括号内标注的尺寸是下膀条的竹条厚度。可以看出,上膀条的厚度比下膀条的厚度要大一些,也就是歌诀中上膀须硬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硬翅沙燕风筝的受力点在靠近上膀条的缘故。
图三
图三是头腹竹条和尾条的的连接示意图。尾条的上端在腹条的中间部位,由于腹条下端的缘故,一般为了保证骨架的方正,尾条在与腹条下端相接处,将尾条在这里稍微煨弯一下,如图三中虚线所示。还有一种处理的办法是,将尾竹条的上端不要位于腹条的中部,而是稍微向下一点,这样也可保证骨架的方正,图中尾条的长度没有标出,主要是因为尾条的长度是在膀条扎好以后,要用细线勒成风兜,由于风兜后仰角度的不同,膀翅的宽度未定,只有将风兜勒好以后,再定尾条的长度。开始的时候,尾竹条可以先按560mm计。尾条的上端3mm,宽3 mm,下端宽2mm,厚2mm,同样也是用宽一些的竹条先削成一根条子,然后再对劈一分为二。
架子的扎结顺序如下:
先将上下膀条与头、腹条用细线绑在一起,注意上下膀条要放在头腹竹条的前面,且有竹青的一面朝前。腹条的下端在下料的时候要每边长出10mm,绑好后再用钳子剪去。然后将尾竹条的上端削成楔形,在腹条中间用刀切一小口,将尾条插入其中用乳胶粘在一起,并用线绑好其与腹条中部和与下膀条相交的两点即可。
传统的沙燕风筝是三根提线,上二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建议您绑二根提线,在上绑条和下绑条的正中间各绑一根提线,这样的作用在于,二根提线的调整要比三根提线容易得多。当风筝飞起来向某一方向偏的话,只须将上提线向这个方向移一些即可。
做法: 1.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 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 到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者,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c843ea0b52195c77921e4a76.html
有你全部想要的。
风筝的制作过程
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扎绑
扎绑骨架是制作风筝的基础工艺,大体可分为选料,加工,绑扎等几道工序。
选料
绑扎之前需选料,通常用来扎制风筝骨架的材料有毛竹,藤白木条,芦苇和云杉木条等。
加工
以加工毛竹为例,一般要经过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弯曲成型等五道工序。
扎绑方法
毛竹经过加工修理,在绑扎前,应选一平整的工作台,拼放成型。
绑扎风筝的基本工具
制作风筝的材料选好后,还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蜡烛,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
裱糊
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筝艺人称做“蒙面”,北方叫“裱糊”。
风筝一般是用纸糊制的,用于风筝的蒙面材料,因风筝规格形状不同而异。糊风筝的材料,总的要求应富有弹性和韧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分布均匀,着色效果好。
风筝的黏合剂种类也很多,常用的有面粉糨糊,合成胶水,白乳胶等。
绘画
风筝的绘画艺术是一种综合绘画技法的体现。风筝摆在室内,放到空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幅图画又都是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的图案,从而构成了这只风筝的主题。在风筝上绘画着色,设计图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内容和加强形式的美感。所以色彩,描绘技法,也是风筝制作记忆的重要环节。风筝作者,应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和各种描绘技巧,才能制作出好的风筝。
风筝的题材极为丰富,在特定的平面上形象地表现主题,一方面要通过图案和色彩在风筝造型骨架上表现直观效果,另一方面,又要能在放飞到高空时体现远视效果。正因为风筝本身的这些特点,他对绘画就有特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