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皇帝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2025-02-17 11:24: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邹衍将殷周以来人君受命观念五行化,是建立在五行相克的原则之上的,从黄帝的土德开始,到夏禹的木克土,商汤的金克木,推到周文王的火克金。

秦始皇统一中国,完全接受了邹衍的五德相克理论,自封水德,克火而起。

汉高祖建国,按理该克秦而为土德。

但文帝丞相张苍却不同意,“推以为今水德”。

实际上,张苍代表了不承认秦朝合法性的一派。

到文帝十五年,再次讨论五德,“申明土德事”。

说明汉文帝是承认秦朝的。

到王莽代汉是政变形式,很不符合当时一般人的改朝换代观念,用五行相克理论难以说通。

为了解决合法性危机,刘向父子替他创立了建立了实用于和平演变的五德相生新秩序,即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终始轮流“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始受木德,终而复始,自黄帝以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德火。

”。

按李汉三的排列,新的五德相生秩序如下

包羲氏木德——神农氏火德——黄帝土德——少暤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尧火德——舜土德——禹金德——商汤水德——周文王木德——汉高祖火德——新莽土德。

这个排列法既保留了邹衍体系中黄帝土德的原始起点,又将秦朝排斥在外,还剥夺了汉朝的土徳资格,将其授予新莽政权,以示新莽与黄帝帝德相同的巧合,可谓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很天才的推演法。

刘氏父子的新体系不但解决了王莽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问题,其中涉及的天命符瑞还为王莽受汉帝禅让找到了理论依据,为后代的改朝换代辟出一条新路。

首先承认和使用这个理论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他为了解决自己的合法性危机,声称再受汉朝的火德,遂有中兴之说。

刘氏父子推演帝德的方法,一劳永逸地为所有人解决合法性危机提供了最佳的框架,还为残酷的政权交替披上了一层和平的外衣。

这就是为什么王莽的篡权臭名昭著,但五行帝德推演却一直沿袭后代的根本原因。

胡人入主中原,王莽的五行帝德推演中的符瑞图谶也是解决胡人合法性危机的最佳办法。

寻求符瑞的实质是将君权的授予权交给天和神。

既然是天和神来决定的事,就应该天命面前人人平等。

同姓异姓之界限可以泯灭,胡族与汉族的界限也可以泯灭。

此方法的具体使用,在十六国北朝时期并无创新。

但是,由于牵涉胡人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其内涵不同于此前的所有改朝换代。

虽然没有太多有关的理论资料留下来,其特殊含义却是我们不该忽略的。

尤其是当时胡族集团很多,政权更迭很频繁,地理区域又很分散,定帝德过程中出现的合法性之争,其实是当时各种正统观念以及如何确定胡人地位的大交锋,意义非同小可。

回答(2):

秦始皇统一中国,完全接受了邹衍的五德相克理论,自封水德,克火而起。汉高祖建国,按理该克秦而为土德。

回答(3):

每个皇帝上位之前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德行,比如上一个皇帝是土德,这一个就是木德。相生的。当然改朝换代就要相克。

回答(4):

明代朱元璋为子孙后代命名时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他后代名字里含有金、木、水、火、土、偏旁。如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等大家可以浏览一下。

回答(5):

金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