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有什么异同点,可以从它们的目标、性质来分析。
就二者的目标而言,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十九世纪末叶,中国处于列强的瓜分危机之中,孙中山称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是处于次殖民地的地位,这种次殖民地较之全殖民地更为悲惨。因为全殖民地只是一个列强的属国,而次殖民地是许多列强共同的附属国,其地位较之全殖民地更不如。一切有志救国的仁人义士,都深感亡国灭种的危险,都竭力奋起救国,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戊戌变法是用自上而下的办法,采取改良主义,试图由清皇室通过改良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其范例就是日本,日本正是通过明治维新而强强盛起来,改良派也正是试图仿效日本,在保持清皇室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强国的目标。如果说这条路走通的话,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像日本、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最初也是想走改良的道路,1894年他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改良的建议,但未被李鸿章采纳。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孙中山看到改良之路走不通,这才被迫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使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个目的是和戊戌变法的目的相同的。不同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民主革命,它不仅要使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而且要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中国变成为一个像美国、法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综上所述,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相同之点是:两者都是为救中国免于亡国灭种危险的目标,都是为了使中国走上强盛之路的最终目标。
不同之点是,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是在保留清王朝的基础上通过改良走强国之路;而辛亥革命是要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
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2、不同点:
(1)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p
(2)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
(3)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戊戌变法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它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2018·随州)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