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光既是波也是粒子流,其本质是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使其趋于稳定状态,这个过程中会以波的形式向外界释放能量,也就是光了,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的光线其产生的缘由都是如此,手电筒的光芒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地球有大气层,手电筒发射的光线肯定会被散射掉,损失大量的能量,如果是在阴天,手电筒发出的光芒不会冲出地球大气层,会在大气层内部被各种物质吸收、散射掉,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存在于物质之中,即能量不会凭空消失。
如果是晴天或是晴朗无云的夜晚,手电筒发出的光芒是可能会有部分冲出地球大气层的,那部分冲出去的光,会以光速向着宇宙空间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一些星际物质、尘埃或大的天体,这些都会给光子的继续前进带来阻碍,终归是会被吸收掉的,可能会有极少一部分的光子,它们很幸运没有被吸收掉,但终归还是会淹没在宇宙的背景辐射中。
之所以会产生类似题目这样的疑问,原因很简单,因为关闭手电筒之后,我们就看不到那束光了,所以我们才会以为那束光消失了。其实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的肉眼之所以看到景象,是因为光线进入了眼球中,手电筒射出的光芒由于被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散射,部分的光进入到了眼球里,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那道光柱,当关闭手电筒之后,之前照射出去的光芒早已奔向了远方,你看不到了,误以为它消失了。
讲个有趣的例子,如果你在太空中向着前方打开手电筒,你是看不到光的,你根本无法分辨手电筒是否被打开了,除非你将手电筒对着你自己,这样才可以看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太空中是真空环境,没有足够的粒子来散射手电筒的光芒,所以光会一直向前进,不会进入到你的眼睛里,因此你看不到手电筒发出去的光,手电筒对着你的脸才可以看到光。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手电照射天空一秒后关闭,那么光线也会继续传播下去的。因为天空当中是有光线传播的介质,所以光线可以一直在传播下去。
会。因为光线形成之后就会一直按照光速飞行下去,所以还会继续传播。
不会继续传播,因为光源消失了,所以光线就不会传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