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冷席”现象频出,份子钱都给了,为什么不到现场吃饭?

2025-05-20 14:30: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农村“冷席”现象频出,份子钱都给了,为什么不到现场吃饭的问题,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农村目前的人口结构、外出打工的人多、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人情以及不满随意办酒席几种情况,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从人口结构来说,在过去农村人比较多,因为过去都有要儿子,要很多儿子的想法,导致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在比拼生孩子比赛,而过去交通闭塞,想要出门是非常困难的,导致农村人口较多,而且农村生活单一,对于酒席来说看热闹的人会比较多。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由于交通发展,农村人想出门已经像过去上街一样简单,加上农村赚钱的机会少,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外出务工,就算是家里有什么酒席之类的,只要不是红事白事,一般都是家里面随便有个人意思一下就行了,所以虽然农村人口仍然多,但是实际上剩余的只是一群老人小孩,在不是非常重大的红事白事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冷席现象。

外出打工的人多。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我们当地来说,我们贵州风俗还是比较多的,除了我们常见的婚嫁和老人去世往往会有较多的外出打工的人回家帮忙外,比如过去比较流行的搬家、过大生、剃矛头、打保福之类的酒席已经引发很多人反感,一般外出务工的人是不会回家的,只是家里有个老人甚至小孩去看一下,份子钱随了,打个电话甚至连电话都不打就了事,所以这些酒席现在办起来是比较冷清的,几乎就是几个老人小孩在办。

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在过去生产力低下,很多家庭人口多,而唯一的经济来源靠养殖或者农业种植,在那个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农业技术也不发达,导致种植产量低,养殖死亡率高,很多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就像我们小时候我们贵州很多地方都是吃包谷饭,想要是稻谷饭只有等村里有酒席的时候才可能吃到,甚至那时候的酒席还要等到正规酒席的那天才有稻谷饭吃,其它时间还是包谷饭,所以我们那时候想要吃到稻谷饭的两种渠道就是村里的红白事或者过年。在那个时候,为了吃的,自然会有很多人去,就连成人也是这样,往往遇到红白事的时候都是全家上阵,不会在家里做饭吃的。

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家庭的孩子都不多,加上外出赚钱方便,很多家庭的还是都过得比较好,而且学校还有不错的福利,实际上红白事的那点吃的,相对家庭来说已经算不上好了,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农村家庭收入的提高,孩子们有了更多比参与红白事更加有趣的玩法,导致就连孩子也不愿意去参加,少了过去红白喜事一旦吃饭孩子们狼吞虎咽抢座位的热闹局面,现在农村很多孩子想要参与这些活动甚至要用哄才会去,自然就没有过去那么热闹。

回答(2):

因为现在农村人关系没有那么好,所以只给份子钱却不去吃饭。

回答(3):

农村人情关系复杂,有时候和主家只是沾一个边,虽然要随礼,但是去吃饭的话可能和那边很多人都不熟悉,在一块吃饭感觉比较尴尬,也就不愿意去了。

回答(4):

很多农村人都在城里打工,没有时间回来吃饭。

回答(5):

因为有的人忙于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