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赵郡隋唐的赵州不是一个地方。
1、赵郡,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赵国(治邯郸市)置赵郡。三国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复为赵国,治所由邯郸移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郡。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河北赵县城南1.5公里固城村);石勒据襄国(今邢台市),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2、赵州即今石家庄市赵县,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东麓,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也是河北省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是国家命名的“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中国雪花梨之乡”,是全省唯一的“芦笋生产基地县”。
是一个地方。汉时行郡县制,地方的基本行政区划就是郡和县两级。东汉起,为了更有效地统治全国,便将全国数个至十几个郡按地域就近,合成“州”的行政区域,但这不是城市的“州”,而是近似于现代“地区”一级的行政规划。魏晋以后战乱频仍,各个“州”所辖的范围日益减小,至隋唐时州的地方已基本和一个郡差不多大小了,而州的数目也大大增加。于是隋唐便不再设置郡,直接在县上设置“州”以取代原先的郡。
唐玄宗天宝三年起,唐朝廷改州为郡,州剌史称郡太守。但安史之乱时,唐肃宗登基,以为天宝年间的改名不吉利,复改郡为州。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
因此,隋唐时的“赵州”,基本就是汉时的“赵郡”一带,当然,具体所辖地块略有出入,但大致地方相同。
赵郡 源自 战国时候的赵国 秦朝时候改成邯郸郡 后来改成赵国 再后来有赵郡和赵州的称呼 这个历史是延续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再这个过程中 赵国 邯郸郡 赵国 赵郡 赵州 逐渐向北为宜 以至于最后赵州改成赵县时候 这个范围根本不和最初的赵国和邯郸郡范围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