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是鲁迅先生写的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这篇名作,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屡遭不幸,走投无路,最后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地主阶级欢天喜地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与封建地主阶级杀鸡宰鹅,大放鞭炮,乞求天神赐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做事的悲剧性更加深刻。
小说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作品这样写道:“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是红的。”第二次是两年后:“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第三次写道:“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如今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仿佛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个活物……”三次描写了她的脸色,特别是眼睛,把祥林嫂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妇在封建礼教下,被迫害,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以至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噬的悲惨一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小说中众多的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把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深渊。鲁四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他的迂腐保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他无情地摧残祥林嫂,把她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深渊。同时,象祥林嫂的婆婆、堂伯这种自私的人,以至象柳妈这样同情她的人,是一样给她造成精神重压,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对于封建礼教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摧残,祥林嫂不间断地进行挣扎和反抗,如:她的婆婆逼她改嫁时:“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个大窟窿,鲜血直流……”一直到她怀疑魂灵的有无。都表现了她为“做人”的抗争。然而,她的反抗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这种反抗本身就带着封建思想和悲剧色彩,因而最终被封建礼教所吞噬。
祥林嫂悲剧是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迫害劳动妇女的有力控诉。《祝福》的发表,鼓舞和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并唤起了人们彻底反封建而斗争。
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他们婚后生子阿毛,本来一家人过得不错,可是,后来贺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佣。由于祥林嫂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人,深为主人嫌恶,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做替身,以赎‘罪孽’。到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祥林嫂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一样,终于被鲁家撵出去,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之夜,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毙在雪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