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酒泉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疏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疏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1]
折叠汉代时期
酒泉市到前176年,汉文帝前元四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自此,直到前121年,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前121年,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把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直到295年,西晋惠帝元康五年,改禄福为“福禄”。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置酒泉县,开始应用。
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
西汉时期名将霍去病曾在酒泉驻扎抵御匈奴,在一次战争胜利以后汉武帝刘彻赐霍去病御酒,但是酒却不够众将士分,于是霍去病将军将得到的酒倒入一个泉眼中,于是所有的将士都喝到了酒,伺候酒泉因此而来。唐朝时,诗仙李白曾在酒泉留下“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