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攻下,齐国70座城池的大将乐毅没有成为战国的四大名将,主要原因就是他对名利没有兴趣!而且他本人是一个淡泊名利非常豪爽的人物,对权力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强。
魏国大将
在战国七雄中,曾经并立过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而这七国当中实力比较强大的当属赵国和秦国,还有魏国,而魏国在最初的时候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因为赵国有着非常厉害的名将,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乐毅!而这位将军也曾经创造过历史上的大繁荣以及军事上的大繁荣。
乐毅其人
说到管仲,乐毅之才,相信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便是诸葛亮在南阳之时,曾经自比管仲乐毅,意思就是管仲乐毅这二人非常厉害,因此诸葛亮才能模仿他们,而管仲乐毅中的管仲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才能比较突出,换句话说,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贡献了巨大的才能,但是乐毅,主要在军事方面,他曾经连续攻下齐国的70个城池,确实厉害!
无心功名
而乐毅这个人却对功名非常不感兴趣的,换句话说他就像是梁山时期的武松一样,武松虽然在100单8将之中排名第十四,主要因为武松的武力值和武松的忠诚度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武松对功名利禄非常不感兴趣,同样的,乐毅这个人他只是重视军事将领的培养,却对功名利禄一点都不在乎……因此他没有成为战国的四大名将!
文/文踪旅迹
诸葛亮曾经说他年轻的时候,常常以管仲、乐毅为人生标杆。诸葛亮是一个名声响当当的人物,他能够仰望管仲、乐毅,说明这两个人物真还有过人之处。的确,管仲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首霸”的政治家;乐毅则是率领燕国等五国联军,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的军事家。
生活在战国后期的乐毅,是那一历史阶段非常著名的军事将领。到了唐代开元年间,李隆基对历代名将进行祭祀,专门设立了一个庙宇。唐玄宗选择了周的开国军师姜子牙为主祭,西汉张良为从祭,并对包括乐毅在内的其他十位著名战将进行了祭祀。在安史之乱的烽烟中,唐肃宗李亨当上了皇帝,760年(上元元年),他设立武庙,乐毅作为武庙中的十位杰出人物之一,享受着国家祭祀。到了唐德宗李适时代,武庙中的祭祀对象增加到了六十四人,乐毅依然位列其中。
唐代三个皇帝都推崇乐毅,按说他享有的待遇按说够高了。而后人所称的“战国四大名将”中,乐毅却榜上无名。
那么,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呢?
我们常常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勇猛克敌、能征善战、屡立战功的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四人。这一说法则来自著名的《千字文》,文中写道:“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那么,我们看看这几位杰出将领都有着怎样的生平,为何乐毅不能和他们同列。
先说白起,他是战功赫赫的武安君。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白起成为令人不寒而栗的“杀神”、“人屠”。作为楚平王之后,白起本是芈姓,但因为各种因素,他出生于郿邑,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直到今天,当地还有个白家村。
秦人白起在秦昭王时代顶天立地。秦昭王是秦国历史上比较锐意进取的君王,《史记》记载:“善用兵,事秦昭王。”他重用范雎、白起,制定下了争夺天下的宏伟计划,也为秦始皇扫清六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有作为的君王往往能够为手下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前293年(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打韩国、魏国,杀敌二十四万,俘虏了将领公孙喜,拿下五座城池。前292年,又是白起,在攻打魏国的战斗中,占领了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前274年(秦昭襄王三十四年),还是白起,在攻打魏国的战斗中,拔华阳、走芒卯,杀敌十三万,俘虏了魏国将领。前265年(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韩国,拿下五座城池,杀敌五万。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军事方面的成就首屈一指,白起立了大功。从上面的清单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白起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物。
但是,说白起,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的长平之战不能不说。
长平之战在秦、赵之间进行,赵军主将廉颇也是“四大名将”之一,实力不容小觑,他构筑三道防线,坚守不出,给秦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后来赵王换下廉颇,派上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迎战。和战神白起作战,赵括的部队似乎一堆烂泥,被白起斩首俘虏四十五万人。
作为四大战神之一的廉颇曾经因为“负荆请罪”而闻名天下。他曾经“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此后他四处征战,劳苦功高,并在长平之战中采用拖、守、防的作战技巧,挫败了白起秦军的锐气。
在另外两位战国名将中,王翦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首功之臣,他与儿子王贲在秦国统一战争中最为耀眼夺目。秦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攻打赵国的阏与(今天山西和顺),攻克九座城池。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率兵攻赵,结果和赵国名将李牧展开了拉锯战。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赵王投降,赵国归入秦地。
发生了荆轲刺秦事件之后,秦王下定决心消灭燕国。王翦作为主帅,带兵攻燕。就是在易水河畔,王翦打败了燕太子丹率领的燕代联军,匆匆忙忙之中,燕王一路逃往辽东,燕国成为奄奄一息的纸老虎。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没多久,王翦之子王贲被嬴政派去攻打楚国、魏国。前224年,在嬴政的安排下,王翦攻楚,面对楚军的坚壁不出策略,王翦强兵压境,拖垮了楚军,俘虏了荆王负刍,楚国缴械。
我们来看看李牧。作为赵国名将,他给秦军凌厉的势头带来了麻烦。作为嬴政的本家,李牧出生于赵国。在北击匈奴中立了战功的他,后来助赵抗秦。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率军攻打赵国,训练有素,富有战斗经验的李牧凭借一己之力阻挡王翦,竟使得数十万大军毫无办法。僵持是作战的大忌,怎么办?王翦用了反间计,让赵王杀掉李牧。王翦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干掉了赵国。
由此看来,和这四人比起来,乐毅的实力和战功实在不能被历史小看。但乐毅没有入选“战国四大名将”,人们不断猜测。盖因乐毅的战斗不够惊心动魄,缺少经典战役。还不排除《千字文》成文时讲究押韵合辙。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乐毅的名声在历史中摆着,谁都否定不了。
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有勇有谋,是一个厉害的人物,但是他却没有称号没有排名,是因为他对这些名利没有兴趣。
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他曾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他曾统帅燕国等五国攻打齐国,创造了古代历史以弱胜强的实例。但是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可能是对比于其他四人,他的能力真的还是不及他们四人,但不管如此,他也是很厉害的。
比如亦有名的人太多了。我觉得这一是很一般的人,他不就是攻下齐国70多城嘛,也没什么,再说他带的是连军啊,就几个人一起揍一个人,那个人肯定还不了手。
他要是能带你一股的军队单挑起过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做一次大名将的,比如说像白起王翦这样的人那就没问题呀,俺这个意义我觉得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