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报废后会继续留在太空中还是会回收?

2025-02-11 20:41:3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大多数的卫星还是留在太空中的,就演变成了太空垃圾。

这种现象就和早些年排放工业废水一样。

但是到了后期随着大家了解的更多,对于环境的重视。

慢慢的会有所改变,比如工业废水的排放要经过处理。

比如以后报废卫星也会适当的回收了。

但是现在为止卫星还是存留在太空中的,毕竟回收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回答(2):

除返回式卫星外,其他卫星目前都是继续留在太空,等待其轨道自然降低后坠入大气层烧毁。

我国是目前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其速度可达每秒近8000米。要将一颗卫星顺利从太空返回并安全回收,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卫星的调姿、制动、防热、软着陆、标位及寻找等。

首先,卫星返回之前先要调整飞行状态,即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卫星脱离原有轨道的速度叫做“再入速度”。再入速度与地平线所形成的俯角称为“再入角”。卫星重返大地对再入角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须在3—5度。

火箭的点火时间、推力方向、推力大小与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到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的准确度。这就要求有灵敏而可靠的火箭制动(反推力)发动机。

其次,卫星在降落过程中,会磨擦生热。尤其是当它降到离地面60—70千米时,会与大气层磨擦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其表面发生燃烧。这就需要卫星有特殊的耐高温材料。

再次,卫星返回地面需要很长的运行区间,必须不间断地对卫星进行精确测量和全程跟踪,并根据实测轨道参数对卫星的程序控制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为此就要建立更大范围、更多功能的地面测控网。

最后,卫星降落到离地10—20千米时,必须使用降落伞来再次降低速度。降落伞的打开必须非常准时,否则卫星就不能够安全着陆。卫星降落后,还必须能够准确标示出自己的位置,以便于地面人员寻找。由此可见,卫星回收的一系列程序中都包含复杂的技术问题,难度是很大的。

回答(3):

卫星报废后,大多都会留在太空中,等待大气烧毁,也有小部分会回收,但这种方法并不常用。因为回收卫星的成本太过高昂,有时甚至超过新建一个卫星。

小型卫星一般轨道较低,它们的寿命也不会很长,最后轨道降低后会重返大气层烧毁。而对于那些同步轨道的卫星来说,一般在它们寿命完结的时候,会用尽最后燃料让出宝贵的轨道资源,等待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