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上面的就是!意思主要是用形象(没有耳朵、尾巴和跑的快)启发儿童去想象!同时旋律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且明快!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给小孩儿唱着玩儿的~没什么意思吧~
1.什么阶段的孩子最怕“老虎”?
德国老师介绍,这首童谣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发源地——德国,并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息息相关。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3~6岁是“恐怖敏感期”,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对“鬼怪、猛兽”产生莫名的恐惧。有时这种恐惧是非理性的,在大人们看来是无凭无据、没有必要的,但也许正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和无法自圆其说的想象,使孩子们感到莫名的恐惧。
《两只老虎》中的“老虎”可以视为猛兽的象征。除了童谣之外,一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中也常有鬼怪、猛兽出没,比如:一条火龙横空出世,一头独角兽威力无比,等等。这些影像会投射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引发令人毛骨悚然的想象。在孩子的感觉中,一些猛兽、妖魔鬼怪似乎真的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2.如何帮助这一阶段的孩子?
3~6岁的“恐怖敏感阶段”非常特别,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只不过由于个体感受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直面恐惧,通常的做法是:
尽可能详尽地描述恐惧的对象。描述的主体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你的孩子。当孩子能够详尽描述他所害怕的东西时,他的恐惧情绪就已经减少一半了,因为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为恐惧对象起一个名字。起名字是一个掌握主动权的策略,把恐惧情绪具体化、拟人化。当我们可以去命名一个对象的时候,感觉上就已经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与恐惧对象打个招呼。这一步对孩子很重要,意味着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而且是迈出直面恐惧的关键一步。(复制粘贴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