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这场战争当中,所有的操作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且双方的实力也是相差悬殊的。
长平之战虽然秦军损失惨重,但是秦国的实力并没有大损,也打出了威望,再加上其他列国不知道秦国状况,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他们趁虚而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如果他们进行偷袭的话,肯定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一个是虎狼之国,一个是山东六国之首,但经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
因为其他列强,不是没有能力,就是没有本事,或者没有眼光,根本不敢进攻秦国,如果有的话,早在长平之战就出手,他们不出手,是因为他们怕。
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赵国投入了45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秦国也投入了差不多数量的军队,秦军的损失情况不详细,估计吧,至少也有十万到二十万之间的损失。
因为赵国有5万人是在廉颇担任主将时损失的,这完全就是消耗,另外40万人一部分是跟随赵括战死的,一部分是被秦军活埋的,秦军虽然同样损失巨大的,但是战斗力还在。
看一看其他五国的情况,首先要排除齐国和燕国,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与秦军交界,没法打除非联合赵国,可是齐国与赵国有仇,燕国和赵国更有仇,齐国在战国晚期一直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志的态度,燕国不仅不帮赵国,反而一直趁火打劫赵国,这等于帮了秦国。
剩下的三国就是韩国、魏国和楚国,事实上长平之战韩国是参与了的,与赵国一起对战秦国,因为长平之战就是因为韩国而引发的,因为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地区,导致上党郡成为飞地,于是上党太守就把城献给赵国,继而引发了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前后,秦国与韩国一直有战争,而且韩国的实力非常弱,根本跟秦国无法对抗,秦国打韩国几乎是一面倒,韩国在长平也是损失惨重,所以也不可能主动攻打秦国。
再说魏国,魏国当政的是魏安釐王,这个人是个没啥能力的人,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他都不敢出战,还是靠信陵君魏无忌偷了兵符,率领魏军救援赵国的,身为魏国国君的魏安釐王很怕秦军,不敢秦国发生战争,只知道偷生,而且魏国的实力这个时候也不行了,除非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秦国作战,否则单独一个魏国,是不敢攻打秦国的。
最后说一下楚国,楚国当时国君是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与魏安釐王是差不多的水平,赵国平原君请求楚国出兵时,还是靠毛遂拿把剑威胁他,才同意出兵的,原本楚考烈王也是不准备救援赵国,况且从楚国到赵国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
其他诸侯国之所以不敢攻打秦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任何一国敢单独与秦国对战,除非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才行,可是秦秋战国,东方诸侯国联合了多少次了,可有哪一次是成功达到目的了,因为各国考虑的利益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很难联合,所以就没有诸侯国敢攻打秦国。
秦国虽然元气大伤,但是防守任何一国还是可以的,其他诸侯国也不敢激怒秦国,到时候会引来秦国激烈的报复,所以不敢攻打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