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持戒”和“守戒”分别是什么?

2025-05-17 20:37: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 戒学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2 纯善无恶,就是戒。

3 戒律是律自己的:只管自己,不管旁人,以免造业。

4 我们持戒,我们修戒定慧,莫管别人!别人有没有持戒,与我们不相干。

5 佛法讲戒律。无论是学小乘或者是大乘,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都要严格地持戒。

6 戒律是佛教的共同科目,而且是必修的科目。

7 佛法靠的是什么?戒律。戒律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

8 戒,是佛的行为;教,是佛的语言;禅,是佛的心。

9 持戒能得禅定,禅定能开智慧。

10 戒律的作用是降伏烦恼。

11 因为我们天天造恶业,佛教我们持戒;持戒是修正恶业,改恶向善。

12 没有持戒,离苦得乐、破迷开悟的效果就得不到。

13 没有把十善业学好,受任何戒都是假的。

14 佛弟子一定要做到:不做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法律)。

15 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教导我们:佛弟子第一桩事情就是“守法律”。

16 佛弟子一定要守礼、守法;决定不破坏任何国家地区的法律、礼节与规矩。

17 佛弟子平等对待任何宗教,跟任何族群都能和睦相处。

18 佛法是活活泼泼的,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

19 “开”是开缘,条条戒都有开缘的,所以持戒叫清凉,叫自在。

20 凡是利益众生的,可以开戒;凡是利益自己的,决定不可以开戒。

21 “遮”是禁止,决定不能够违犯。

22 懂得“开”“遮”,我们才会“持戒”。

23 应当“开”的时候不开,应当“遮”的时候不遮,都叫“犯戒”。

24 可见得“持戒”这两个字,谈何容易!死在戒条里面,不是持戒。

25 戒律是活活泼泼的,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活活泼泼地应用,应用地非常圆满,自利利他,那才叫“持戒”。

26 别人对我们怎么看法,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地清净、言语正直、身心端正。

27 “戒”从五戒十善学起,要老老实实去做,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自然就会有成就。

28 《无量寿经》里,第三十三品至第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专讲戒律。

29 如果我们能依教奉行,就是很好的学戒。

30 念佛、念经是持戒,而且是圆圆满满的持戒!

31 戒律是自然的规律,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32 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戒律就圆圆满满的一个也不漏。

33 你平常持戒不容易持得圆满,哪里晓得一句阿弥陀佛,就把大小乘世出世间戒律统统都修了,一条没漏掉!

34 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密”!

35 “戒”是什么意思?防非止恶。

36 一部律藏的精神就是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7 你一心念佛,诸恶自然是止,诸恶自然不作。

38 一心念佛,一心无二念,不但恶念没有,善念也没有。

39 恶念没有,小乘戒律圆满了;善念也没有,菩萨戒律圆满了,这就是持戒波罗蜜。

40 持戒,你这功夫到家,做到究竟圆满的地步,就称之为“波罗蜜”。

41 佛教我们持戒律,就是要舍那些不善的,一切不善的事舍掉,这是教初学用这种方法。

42 我们持戒可不能死在戒条之下;死在戒条之下,不但不能开智慧,你也不能得定。

43 心中本来无一物,哪里还有戒?如果还有一个不杀生,还有一个不偷盗,那你本性里头还有不杀生、不偷盗,那你还有二物,你就不是无一物了!

44 要晓得,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那完全是本性显露出来。

45 我们无始劫以来就迷失了本性,现在佛教给我们的方法,逐渐一步一步去恢复我们的本性。

46 从持戒开始,从持戒得定,从得定开智慧,开智慧显我们的真如本性。

47 到得定,就不要再持戒了,为什么?定共戒。

48 一个有定的人,他会不会犯戒?不可能的,所以叫定共戒,那就不必一条一条去持戒了。到证果,叫道共戒,决定不会犯戒!

回答(2):

受戒  持戒  守戒

今天给你们讲持戒,佛说:“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如果一个人能持戒,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守自己的戒 律,守法,这个法在人间指的是法 律,在阴间指的是阴律,在天上指的是天律。只有持戒守法,身心才能安定。身心是怎样安定的呢?因为你持戒守法,知道持戒守法可以医治烦恼,忧愁,恐惧。又如:你今天没做坏事,你就不会有恐惧感,警 察上 门你都不会恐惧。如果你能持戒就不会烦恼,忧虑,恐惧。比如:一个很胖的人,医生告诉说:“如果再胖下去就会得心脏 病”。如果你听医生的话,守戒不多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不多吃油腻的食物,你就没有忧虑了。没有忧虑, 你的身心就能得安定。

你们知道修心修的是什么?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不该做的事,不能做。不该说的话,不能说。不该想的,不能想。事事都要克制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习 气戒掉。如果一个人不能守戒 律,这个人就不会去修心,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走。今天很多人守戒 律,修心念经,他们的身 体就很健康。佛菩萨说的五戒里“不偷盗” 如果你不守戒去偷盗了,你们说会不会被警 察抓 住?“不杀生” 如果你杀 人,那你犯的是阳律,即阳间的法 律。如果你杀动物,那你犯的是阴律,即阴间的阴律,在阳界法 律上不惩罚你,但在阴律上是要全部受惩罚的,所以五戒对人都是应该遵守并不单针对和尚尼姑。

在这个世间给你们讲两件事,第一, 在这世界上发生的事就发生了,你们不要以为,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为什么我会出这种事情?没有为什么。生癌症就生癌症了。死了就死了。多少人没有思想准备,该发生事的一下子就发生了。第二,在这世界上钱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比如:你被人家骗了钱,付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有些人贪图利益,想发大财,想怎样在人间创造一些奇迹,要记住在人间没有奇迹出来,就是奇迹也是前世所造,平安就是福,能一辈子平平安安,这个人就是有福之人。师父以前给你们讲过“戒定慧”,因戒得定,因为你戒了之后,身心就会越来越安定,不求任何东西,没有欲 望,心就净了。因定得慧,因你能定下来,智慧就开了,碰到事情你就会冷静,不会吵,不会闹。

今天给你们讲讲小三窍,即称脑子开窍。听,读,入。

听佛法,听经 文,听道理。要用耳去听,要多听。一个人如果能多听佛法,多听好话,多听善良的话,多听能让人开悟的话,这个人就会慢慢入窍,即开窍了。

当你听了之后,开始慢慢读经,读一些师父的书,师父的书虽然不是经 书,但可以让人破迷开悟,能让你懂道理,明白因果定律。因师父讲的都是道理,道理的理很重要,理字边上加一个数字的数,叫理数,即道理是有数量的,歪 理也有数量。比如:温度计,零度以上是往上跑,是正数,属于正理。零度以下往下跑,是负数,属于歪 理。把这两个理数倒过来叫数理,数理用在人间即数理化,用数字来解决人间的一些问题。而理数是解决人的思想境界问题,智商高,实际上是你的理念,理解能力高。一个人要懂道理,这个理要在正的上面。师父尊重你们,尊重你们的理念,尊重你们的追求,把最好的最美的东西,把人间学不到的东西全部传授给你们。

听佛法,读经 文,要熟读,听读之后真正的用了,你才能入,才能进入这个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而是开悟的境界。

人的一生有两个根,一个叫身根,即身 体。身 体是你苦的根本,为什么会苦?是因为这个身 体,如:在人间生病了,没工作了,出车祸了等等,都是因为你的身 体在造做,这个身 体就是你苦的根本。又比如你的口渴想喝水,如果没有水怎么办?想买没有钱怎么办?只好用身 体去吃苦挣钱。另一个叫物根,即物欲。什么东西都想要,得不到就感到苦,这也是一个病根。

人只要有色身就一定会生,老,病,死。只要有物在,即人间所有的物质,有物质的东西一定会成,住,坏,空。比如:一张桌子,先用木头做成桌子,成功了,时间长了木头开始变质腐烂,之后桌子坏了,不能用了,最后仍了,这个桌子就空了。所以你们所看到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成,住,坏,空的演变。

人 — 生,老,病,死。 物 —- 成,住,坏,空

大乘佛法是菩萨的心度心智。大乘佛法讲的是救 度一切众生,菩萨非但知道自己很苦要救  度,还要救 度众生,例如当一个灾 难来临时,当一个人救人的时候,他会想到先救谁后救谁吗? 菩萨是不分这些的,只有当人面 临死亡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分别心,当然不管什么人都会救。然而在人间学佛象这种大乘佛法救 度一切众生的非常少,因为人有分别心。菩萨说:救 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尤如恒河沙数一样即没有数量,而且菩萨救人在大乘佛法里叫平等普度,即在普度众生时是平等的,不论任何情况,是不论男女老幼,和不论贫福贵溅。比如:今天在这听师父开示的人,每个人的道行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接受的能力不一样,而师父是平等的给每位弟 子讲解,但是每位弟 子所接受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是不平等,这个不平等是你们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师父造成的,师父给了你们等同的能量,而你们是否都能接受,这在于你们自身接受的能力与修为。

小乘佛法在救 度众生时,是看人而立,即要看对方是谁,不喜欢的不度,有执著心,我喜欢的人我度,我不喜欢的人就不度,我们要修学大乘佛法救 度一切有缘众生。小乘佛法还有一个就是众生不求,不度。你们现在有没有这种现象吗?人家不求你,你就不度。人家不求你,你们会想到主动去救 度人家吗?佛法说“无缘不度”,不是说永远不度,而是等到因缘成熟再救 度,千万不要误解。菩萨的智慧是圆融的,是正等正觉,修学佛法要全面精进,而不是说高兴就度,不高兴就不度,没有缘分的应该创造缘分也要度,你们几人能做到?

听讲经,听讲 法,你们不要去听他的句子,师父给你们讲经说法,讲的是人生道理,不要去听他的句子,也不要去听他的语言措词,你们应该听他讲的道理,也就是教理。因为师父现在在教你们,教你们一套理论,你们要去揣模他的理,这个理要适中,不是歪 理,是正理,是一套法 理,人间佛法的法 理。

给大家讲讲灵界,你的感觉,意识,神识就是灵界。灵界有 意识,有神识,人灵界的东西就是我们人所接 触的灵性。灵界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灵界也是一个道,即鬼道或阿修罗道或天 道。什么是神?比如:你现在脑子里想让某人对你好一点,用不着念经,只要在心里一直想“对我好一点,对我好一点。。。。”看看这个人会不会有感应?这就叫精神灵界的沟通。人与人 接 触就会立刻知道相互之间是否喜欢?这就是意识,神识。

讲到放生的最大优点是救未来佛。因为你今天放生所做的一切事情或等鱼投胎后是一个人,或如果让你的后代看见了,他就会生一种慈悲心,这孩子说不定将来就是佛,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今天放下去的这条鱼,说不定是你过去生中的亲属,要用大无畏的慈悲精神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