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煮饭
从我入学到现在,我经历过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考试,第一次获奖,第一次上网,第一次……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煮饭。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合不拢嘴。
哪是一个星期天,我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想我从来没有帮妈妈做过家务活,这回可是一个好机会,就煮一锅饭吧,给爸妈露一手,让他们高兴高兴。
说干就干,我先掏了一锅米。听妈妈说过,煮饭之前要先洗2至3次米,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洗起米来。但每洗一次米,就有一些“小淘气”顺着水“逃走”,因此,洗完米,米就少了三分之一。我把洗好的米倒进了电饭锅,插上电源,自个儿去网上冲浪了。
正在我冲得起劲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劈里啪啦”的声音。我循声找去,发现是从厨房间里传来的,我立马想到了那锅饭,揭开锅盖一看,啊,天哪,这是我煮的饭吗?颜色又黑又黄,尝了一下,“呸”硬的像一些小石子。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我发愁时,爸妈回来了。妈妈问我:“行健你在干什么呀?”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做……做……”“咦,什么味道啊?”妈妈警觉地问,边问边和爸爸一起来到了厨房,一看,全明白了,“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把本来就爱笑得妈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爸爸也被笑得弯下了腰。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我煮饭之前忘了给锅里加水,才会烧成这样。
我想:无能做什么事只有仔细观察,虚心学习才会成功。这不?“煮”下面还有四点水呢!
六月的夜晚星空璀璨,独自一人走在空悠悠的大街上,回想过往的酸甜苦辣。十五年前,同样的星夜,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十五年后,还是这个星夜,我——长大了。十五年的时光飞逝,十五年的人事变换,在这一眨眼间就过去了。
这一天不同于往年的生日,过了这一天,我就十五岁了,算是半个成人了。往日的童年美好在这一天划上了句号,留下的只有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未来的憧憬向往在这一天写下了开始的篇章,带来的只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我曾喜欢在田野间和蝴蝶蚂蚁玩乐,在沙滩上和阳光海水嬉戏,我曾是一个在春风的怀抱中自由奔跑,在夏日知了的催眠曲中午睡,在秋风的呼呼声中放飞自由翱翔的风筝,在寒冬中围着烤炉偎依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
而今,这一天来了,那些日子逝去了,我长大了。
从今儿起,我将踏上一条崭新的旅程,前方的路,或者会有迷雾来迷茫视角,会有荆棘来阻挡前进的脚步,会有交叉口来迷惑前进的方向。即使困难重重,可是前方的终点,会有希望和成功在招手迎接。这一天或者对于别人来说是平凡的一天,可是,这一天却是我生命旅程的一个重要的旅程碑。
夜已经渐渐深了,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生命的脚步还会继续。记住这一天,它是一个旅程的结束,也是一个全新旅程的开始,我无法挽留时间的脚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
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将来的时间还未来到,只有把握现在的时间,努力进去,奋斗拼搏,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对得起自己的时光岁月。
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清早,我们乘车前往“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第二次校外科技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人体结构与应急救护”。
下了车,我们跟随老师来到了亮堂堂的教室,开始了活动的第一个内容——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其中脑部就有22块。”老师介绍道。“哇,头部有那么多块骨骼啊!脑袋才那么大,那头骨得多小呀?”我眨着眼睛想。接着,我们又进行了体温、脉搏和血压的亲手实践,那真的很有意思。
下午,我们开展了活动的第三个内容,也是最有趣的一项——心肺复苏。它的主要工作有三项:第一,判断意识和开放气道;第二,以每分钟10-12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第三,人工循环,也就是胸外心脏按压术,以每分钟80-100次进行。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心肺复苏”的知识后,就开始了对模拟人的具体实践操作。同学们两个人分成一组,我和胡钥一组。其他同学实践时,我们一边听老师指导,一边专心看每位同学的动作,时不时也会模仿着做几下。很快就轮到我们了,我紧张极了,真怕做不好。
我走到模拟人身旁蹲了下来,把纱布贴在他的嘴巴上,捏住他的鼻子,胡钥则打开他的气道。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准他的嘴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第一次,我使出全身的力气,气全都漏在外面。第二次,我用嘴巴把模拟人的嘴巴全部包住,可因为没敢使力气,还是不行。第三次,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凝神,屏气......“哈,我成功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但是接下来的胸外按压可真难,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行。我试了好多次,力气都不够,只得铩羽而归。
“应急救护”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救生方法,它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少伤残,使更多的人保持健康。通过这一天的实践活动,我基本掌握了“应急救护”的知识和方法,并深深体会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这一天真是过得太有意义,太难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