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系数=镜头焦距÷入摄直径
例如镜头焦距是 50MM / 入摄直径(光圈直径)是 25mm /
那么光圈系数是 F2=25/50
再如镜头焦距是 50MM / 入摄直径是12.5mm 那么它的光圈系数就是4 .我们用F4来表示.
依上面来看,光圈系数F2的光圈直径25mm,是光圈直径12.5mm的两倍长.但是
F2的面积是(25÷2)×(25÷2)×3.14=490.625m㎡ 。
F4的面积是(12.5÷2)×(12.5÷2)×3.14=122.65625m㎡
以上可以看出 122.65625m㎡×4=490.625m㎡ 就是说F2的通光量是F4的4倍,但他的光圈直径是F4的2倍.
所以根据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与F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的F系数的×2通光量的排列数字就是 1.4,2,2.8,4,5.6,8,11,16,22。
F系数=镜头焦距÷入摄直径
例如镜头焦距是 50MM / 入摄直径(光圈直径)是 25mm /
那么光圈系数是 F2=25/50
再如镜头焦距是 50MM / 入摄直径是12.5mm 那么它的光圈系数就是4 .我们用F4来表示.
依上面来看,光圈系数F2的光圈直径25mm,是光圈直径12.5mm的两倍长.但是
F2的面积是(25÷2)×(25÷2)×3.14=490.625m㎡
F4的面积是(12.5÷2)×(12.5÷2)×3.14=122.65625m㎡
以上可以看出 122.65625m㎡×4=490.625m㎡ 就是说F2的通光量是F4的4倍,但他的光圈直径是F4的2倍.
所以根据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与F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的F系数的×2通光量的排列数字就是 1.4,2,2.8,4,5.6,8,11,16,22 ;
这样设计是为了计算方便,每一级光圈的曝光变化正好是二倍速度的变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级二倍”。光圈值是一个比值即镜头的焦距F和有效孔径D的比值。本身没有具体单位,比如f /8 ,1/125秒是正确的曝光组合,想用1/250秒,应用f 5.6.
既然是光圈指数,那就表示它并不是镜头的物理口径,它仅仅是一个系数或者指数。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所以F值大小并不是什么设计师要特意要跟用户过意不去,他仅仅是一个系数,是一种规格,用于控制镜头的进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