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不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病动物可能死亡或不能彻底治愈,影响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如马的胃肠破裂、慢性肺泡和乳牛化脓性乳房炎等。也指对病人某一疾病的预后效果估计差。如恶性肿瘤、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均属预后不良。
扩展资料:
预后分为自然预后和干预预后,疾病预后与患者的治疗时机、疾病或疾病的发生程度、医学水平、合并的疾病、医生的个人能力、体质、年龄、患者是否正视疾病或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是否继续治疗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疾病预后有些是不可抗拒的,例如年龄体质等。有些是需要通过早期干预才可以降低患病或致死致瘫风险,或通过早期干预改善症状的。
干预预后就是医生根据临床症状或影像、化验等途径获取患者病情信息,掌握病因、病理和病情程度等方面之外,重要的是要根据治疗时机和方法结合治疗操作中所发现的新情况,结合当前临床医学干预水平、临床经验来预测判断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转归或进展恢复的程度,后续所需要的治疗时间和程序。
包括如何康复,干预治疗后遗留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其它异常的发生或消失及死亡。也包括提供时间线索,如预测某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所以疾病预后只是一种可能性,医生应及时宣介,以引导病人正视疾病,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后不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治医师周健答:“预后”这个词的意思是,根据经验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医学上对一种疾病的了解,除了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化验及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等方面之外,疾病的近期和远期恢复或进展的程度也很重要。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合并的疾病、接受治疗的早晚等诸多种因素不同,即使接受了同样的治疗,预后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患者较年轻,不伴有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治疗及时,使闭塞的血管开通,或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改变了生活习惯,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则发生再次梗死、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就是预后较好,反之则为预后较差。在上述因素中,有些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基础情况等;有些则是可以改善的,如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都有利于预后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