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并不是一个骗局,是一种通信加密技术。量子在通信过程中仅起到加密作用。
量子通信的概念: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 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 交叉学科,是 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 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 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因此成为国际上 量子物理和 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光量子通信主要基于量子纠缠态的理论,使用量子隐形传态(传输)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根据实验验证,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利用这个特性实现光量子通信的过程如下:事先构建一对具有纠缠态的粒子,将两个粒子分别放在通信双方,将具有未知量子态的粒子与发送方的粒子进行联合测量(一种操作),则接收方的粒子瞬间发生坍塌(变化),坍塌(变化)为某种状态,这个状态与发送方的粒子坍塌(变化)后的状态是对称的,然后将联合测量的信息通过经典信道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放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坍塌的粒子进行幺正变换(相当于逆转变换),即可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未知量子态。
经典通信较光量子通信相比,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安全性-量子通信绝不会“泄密”,其一体现在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即使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密钥,因此无法破解信息;其二,分别在通信双方手中具有纠缠态的2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发生变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态就会随之立刻变化,并且根据量子理论,宏观的任何观察和干扰,都会立刻改变量子态,引起其坍塌,因此窃取者由于干扰而得到的信息已经破坏,并非原有信息。高效,被传输的未知量子态在被测量之前会处于纠缠态,即同时代表多个状态,例如一个量子态可以同时表示0和1两个数字, 7个这样的量子态就可以同时表示128个状态或128个数字:0~127。光量子通信的这样一次传输,就相当于经典通信方式的128次。可以想象如果传输带宽是64位或者更高,那么效率之差将是惊人的2,以及更高。
这里进一步解释一下量子纠缠。量子纠缠可以用“薛定谔猫”来帮助理解:当把一只猫放到一个放有毒物的盒子中,然后将盒子盖上,过了一会问这个猫现在是死了,还是活着呢?量子物理学的答案是:它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有人会说,打开盒子看一下不就知道了,是的,打开盒子猫是死是活确实就会知道,但是按量子物理的解释:这种死或者活着的状态是人为观察的结果,也就是人的宏观干扰使得猫变成了死的或者活的了,并不是盒子盖着时的真实状态,同样,微观粒子在不被“干扰”之前就一直处于“死”和“活”两种状态的叠加,也可以说是它既是“0”也是“1”。
量子通信具有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等特点,是此刻国际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追溯量子通信的起源,还得从 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的实证说起。
不是骗局,胜似骗局。所谓pan教授搞的量子通信技术,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加密系统,电子系统依然完全可以胜任加密通信。请不要用通信二字,加密技术与通信没有任何关系!真正顽强的加密技术是思路。
如果真正利用量子纠缠效应来传送语音、视频,那才叫通信技术!量子加密技术在量子计算面前,显得非常脆弱。我不知道这些搞科研的专家,能不能踏踏实实搞研究?刚刚搞出来这么点东西,就和什么银行、电网合作搞产业,你们的这种功利心,是不能研究出真正的技术的。
不是骗局,但也不是通信技术,加密技术,其实也不算。通信技术还是之前的数字通讯。
准确的来说,量子通讯是一个让你知道你的信息有没有被泄露的技术。
比如打仗,你发信给你的将军,让他晚上夜袭敌人,但是这个事情被敌人知道了,他就做好了陷阱等你去,而你只会一头撞入陷阱。而有了量子技术,这个事被敌人知道的同时,你就知道敌人知道这个事情了。那你就会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战术从新打仗。
就是个标题党,你看上去是量子通信实际上并不是,就是个加密技术。那是不是骗局呢?不算,人家只是标题党,而且满足了某些层面好大喜功的宣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