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话要简练的例子

2025-05-14 14:46:3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理想是个折磨人的东西,它就那么远远的站着,向你招手。
  可是当你走向它的时候,又那么遥不可及。
  在向理想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孤独、寂寞、迷茫……把你折腾的精疲力竭。
  有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扛住了各种折腾,真正的到达理想的彼岸,更多的人还在折腾的路上,忍耐着、迷茫着……
  黄渤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
  《极限挑战里》机智幽默的坏蜀黍,60亿票房的影帝……黄渤实现了华丽的人生逆袭。
  帮助他成功的不仅仅是一直以来的“软坚持”,还有多年摸爬滚打磨炼的过硬本领。
  好本领来源常年的磨砺
  黄渤有三宝“幽默”、“机智”、“口才好”,这三大法宝这是来源早年的磨砺和拼搏。
  黄渤长得有点“抱歉”,在这个靠脸吃饭的娱乐圈,平凡的长相无疑是成名最大的绊脚石,黄渤能够走到今天,个中辛酸,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也最刻骨铭心。
  黄渤1974年出生于青岛,父母都在政府机关工作,他却走了一条和父辈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
  从中学开始,唱歌、跳舞、画画、交友、撩妹、游戏,黄渤几乎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唯独对上学不怎么感冒。
  中专毕业,他跑到广州发展,当时的签约歌手,不是帅哥就是靓妹;跟他一块儿去的毛宁和杨钰莹,后来都火了;他却没有打开局面。
  广州没混出来,他又跑到北京发展,住在郊区的农舍,晚上到歌厅或酒吧驻唱,白天则骑个破自行车,一家挨一家给唱片公司送自己录制的唱片。
  对当年初到北京“卖唱”的生活,黄渤记忆犹新:“住在郊区的农民房子里,大冬天的每天蹬两个钟头自行车去酒吧唱歌跑场,那个时候一块儿唱的后来都火了。”
  最后,北京熬不下去了,他不得不灰头土脸又回到青岛,成了一家韩国鞋类模具机械工厂的中方代表……
  但是,对经商一窍不通的黄渤很快就中断了自己的从商之路,接到一家酒吧邀请他演出的电话后,便立刻返回北京,继续自己的梦想。
  在演艺上取得辉煌成就的黄渤再回歌坛
  多年底层的打拼,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什么样的客人黄渤都见过。
  有人出高价点《青藏高原》,黄渤唱不上去,但又不能拒绝这个要求,于是就找人合唱,比谁唱得高,或者干脆唱成搞笑版。
  “硬来肯定过不了。
  我不可能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没人能帮你。”黄渤的秘诀就是投机取巧,这一招屡试不爽。
  好人缘率获贵人扶持
  镜头面前、聚光灯下、摄影棚中……黄渤跟大多数人一样,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但无论是谁、无论关系深浅、无论距离远近,他们对黄渤的评价都是正面而积极的,这在靠形象吃饭的演艺界堪称奇迹。
  黄渤的为人这么好,让人不得不佩服。
  2000年,在酒吧驻唱中苦苦等待机会的黄渤接到好友高虎的一个电话,他的人生之路从此改写。
  高虎推荐黄渤演导演管虎得一部电视电影——《上车,走吧》,高虎演司机,黄渤演售票员,开着302路小公共奔波在北京三环上。
  就是高虎把黄渤介绍给了导演管虎,改变了黄渤的命运。
  那部只拍了11天的短片获得了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让黄渤这个小角色凭借满口青岛话的“黑皮”而走红。
  随后两年中,黄渤成为电影投资商和导演的新宠,他出演了许多部小成本的电影。
  在这些电影中,黄渤出演的无外乎都是操着一口方言、到处受欺负的苦逼青年,他也被定型为底层小人物专业户。
  《疯狂的石头》让黄渤在影视界破茧而出,而《斗牛》则让他获得了金马奖影帝的头衔。
  奇妙的是,电影《斗牛》的导演就是最初拉黄渤进入影视圈的管虎。
  2007年,管虎在电视圈功成名就,又重操旧业,筹拍电影《斗牛》。
  他找到黄渤,希望旧友能帮个忙。
  黄渤可能真的出于报恩的念头,但没想到管虎给了他一个影帝。
  10余年来,黄渤参演了几十部电影、11部电视剧,还为电影做过配音,不仅拿奖拿到手软,票房累计超过了60亿。
  遇见了一个又一个贵人,自己也成了各类导演心中的干将和福星。
  很会说话的名人事例【2】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世间情话无数,但让古典君感触最深的,依然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这句。
  这种感触,不单是因为一场刚刚好的爱情,更多是因为,沈从文的文字,如诗般空灵,似水般深情,又仿佛是一股暖流,温暖着吵吵嚷嚷的人生。
  沈从文,一个传奇的名字。
  他没有成为文学界的“明灯”,也没有“大师”“泰斗”的头衔,小说一度不能重印,声名一度沉寂,却获得了文学大师乃至世界的赞誉——
  胡适说,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里最有希望的。
  徐志摩说,沈从文的作品,“值得读者再读三读乃至四读五读。”
  巴金说,沈从文不仅有很高的才华,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就连诺贝尔文学奖都要颁奖给他。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如果沈从文1988年5月没有去世,肯定能得奖。”

回答(2):

北宋时期,王安石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苏东坡写了一本学术著作《字说》,专门研究每一个字的意思。一天,苏东坡遇到了王安石,便问道:“我这个‘坡’字,怎么解释啊?”王安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笑了笑,随即反问道:照您所说,那“滑”就是水的骨了?”王安石听后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个故事真的蛮有趣的:王安石望文生义,仅仅从字的结构分析,把“坡”字机械地从字的结构分析为“土”和“皮”,苏东坡发现了其逻辑错误,没有直言反驳,而是巧妙地仿照王安石的错误逻辑,把“滑”字是水的“骨”的谬论,让王安石的错误观点不攻自破。此外。苏东坡就是运用了“仿拟”的反驳的论辩技法,三言两语就击败了对方。

回答(3):

说话要简练的例子很多,就是人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不要罗里罗嗦,把一件事情简单扼要说出来就可以了,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句子,并不像现在我们答题这样,其实有些题非常简单,有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但是在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非要让我们答150字以上的,达成150字,显得特别罗嗦,而且也不能说明更深刻的问题,比如说有人让我们改一个病句,其实就几个字,这个病句就可以改过来,他非要让我们写150个字以上的内容,这个病句越改病句多,所以说话一定要简练,不能乐理罗嗦,所谓的简练,就是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大家都听得懂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