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事件,书名。又名《拳匪之祸首》。民国初年若虚撰。一册。作者早年曾旅居胶州一带,此书即其据所见所闻写成。较详细地叙述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曹州教案”(又称“巨野教案”)的发生、德帝国主义强行出兵霸占胶州湾的具体经过及其后德军暴行等情况,并指出:“……胶州之劫夺,乃我国开国五千年来未有之惨祸,为我国灭亡危险之起点”;而各国纷纷效尤,“我国父老子弟推源祸首,无不恨德人之取胶州”,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绪。另外,书中还对义和团的活动略有涉及。对研究“曹州教案”、德占胶澳及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等情况,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专刊·义和团史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上册。
胶州有着4500多年历史,唐朝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留有新石器时代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于一体的三里河文化遗址;文化名人众多,以"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就有100多位;民间艺术源远流长,2006年胶州秧歌和胶州茂腔同时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届中国秧歌节于2008年在我市成功举办,并确定每两年在我市举行一次,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秧歌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