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的种植技术有哪些?怎么样种植?

2025-05-14 16:41:4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大球盖菇可以在菇房中进行地床栽培、箱式栽培和床架栽培,不适合集约化室内栽培。通常采用阳畦进行粗放式裸地或保护地栽培。在我国也多以室外生料栽培为主,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制作简便,且易管理,栽培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1、栽培季节�
  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和栽培设施等条件而定。在我国华北地区,如用塑料大棚,除严冬和酷暑外,均可安排生产。通常采用春秋两季栽培。
  2、栽培场地的选择与消毒�
  室外栽培是目前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方法。温暖、避风、遮荫的地方可以提供适合大球盖菇生长的小气候,半荫蔽的地方更适合大球盖菇生长,但持续荫蔽(如大树下的树荫)会严重地妨碍大球盖菇的生长发育。
  栽培场地的选择条件,一是近水源而又排水方便的地方,以满足浸草和喷水的需要;二是选择在土壤肥沃,富有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地方,以利于作畦和出菇;三是宜选择避风、向阳、半荫半阳的遮荫场所,以利于大球盖菇的发生和生长。
  北方栽培大球盖菇通常采用塑料大棚,它有利于保温保湿。塑料大棚最好建在林地或果园里,也可建在房前屋后或大田地里。为了创造半荫半阳的生态环境,在大棚外可种些蔓生植物(如丝瓜等)让它爬蔓于棚顶遮阳,也可上覆草帘遮阳网,玉米秸之类,创造半遮光的荫凉环境。
  塑料大棚内,一般高畦栽培,床宽100cm,高10~15cm,长度1.5~7.0m,畦与畦之间的距离40cm~50cm,畦床在使用前要喷施5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杀灭虫害。
  3、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料的调制
  大球盖菇可以直接生料栽培,或采用后发酵料进行栽培,也可以采用熟料栽培。栽培方法不同,培养料的调制亦不同。
  ①稻麦草生料调制:稻麦草栽培大球盖菇,可以采用长料,也可以用短料。从栽培理论和实践来看,短料好于长料。其原因是短料,表面积大,不仅利于吸水,而且基质结构紧密,利于保温保湿,利于菌丝生长,也利于覆土操作和出菇期间的喷水管理。
  a、预湿:首先将稻麦草碾压,然后切短至3~5cm,若添加玉米芯应粉碎过15mm筛,再进行浸水处理。浸水的目的一是让料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质pH值,三是使其初步软化以便于操作。浸水的方法通常是在水池(先挖坑槽,内衬塑料布)中浸泡,每天踏草多次。开始可用1%石灰水浸泡6~12小时,进行碱化处理和消毒,然后用清水浸泡使pH值降低,也可边喷淋边翻拌,反复多次后,用搅拌机强力打料、润湿润透。草料的浸水标准以自然沥水后含水量达70%~75%为宜。其判断方法是拧紧草料后呈断线性滴水为宜。
  b、预发酵:基质预湿后,如果气温稳定在20℃以下,可以直接铺床播种。如果气温高于23℃以上,为防止铺床播种后草预发酵导致温度升高而影响菌丝的生长,通常需要进行预发酵。预发酵的目的,一是消耗掉竞争性杂菌可以利用的部分可溶性物质,降低杂菌污染。二是利用高温杀死杂菌和病虫害,同时脱去脂基质,软化秸秆,增加基质紧密性。三是调节含水量和pH值。具体方法是建成1.5m宽1m高长不限的料堆,当料温升至60℃以上时维持12~24小时,即可翻堆。隔天再翻堆一次,再过1~2天,即可散堆调节水分,调pH至6~7,入床铺料播种。
  ②巴氏消毒处理法:先把稻麦草(越新鲜越好)碾压,切短至3~5cm,再混合5~10%的过15mm筛的玉米芯,浸水数日,沥水,使料含水量达70%~75%,pH值6.5~7.0,把料盛入浅箱中适当压实或铺入后发酵室的床架上,送入蒸汽,使培养料的温度升到68℃~70℃,并保持约12小时,然后快速调料温至50℃~55℃,并维持24小时,以促进嗜热微生物的生长繁衍,使堆肥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然后把堆肥温度冷却到25℃。用浅箱杀菌的可以直接播种,用床架灭菌的,可快速转入畦床,铺料播种。
  ③熟料栽培法:将调制好的含水量70~75%、pH值6~7的培养料,直接装袋灭菌。也可采用预发酵后的培养料装袋灭菌。100℃条件下一般灭菌12小时以上,若高压灭菌,15kg/cm2保持3小时即可。
  (2)铺料播种
  采用生料、预发酵料或后发酵料栽培时,铺床前必须检查含水量和pH值是否符合要求,即含水量为70~75%、pH值为6~7。同时做好畦床的预湿、消毒和药物杀虫。
  入床铺料一定要压平捺实。松软的菌床往往导致失水和升温,不利于菌丝定植和生长。因此,把草料压平捺实则为栽培技术之关键。
  播种方法,可以层播,也可以穴播。每平方米用干草料20~25kg,用种量2~3瓶(袋)/m2。穴播时,掰成鸡蛋大小块,穴深5~8cm,穴距10cm左右,采用梅花式穴播。适当增加播种量,有利于加快菌丝生长速度,提早出菇。播完种后,立即覆盖经预湿、消毒且不滴水的旧麻袋片(一般单层即可),也可覆盖草帘,也可覆盖一层1cm厚的粒土。有条件的可用无纺布。
  菌床上的覆盖物,应经常保持湿润,以防止菌床失水。用麻袋片和草帘覆盖的,为保持其湿润状态,可直接喷雾水在上边。另外箱式栽培的也要覆盖麻袋片以利保湿。
  (3)发菌管理
  采用箱式播种熟料栽培的,接种后可直接入棚发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是播种后发菌期间的中心环节。前已述及,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堆温22℃~28℃,最好25℃,培养料的含水量为70~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如果采用生料或预发酵料栽培,料温宜控制在20℃~25℃。根据发酵原理,高湿度和高紧密度往往不易升温。如果床畦为沙性土容易渗水和吸水,再加上料松和料含水不够,就往往导致升温,这一点务必引起注意。另外,气温高时,培养料最好预发酵,同时铺料稍薄些或者小面积筑床,均可有效防止堆温过高。气温低时,可免除预发酵,直接铺料播种,料层稍厚些,可防止料温过低,从而促进菌丝的生长。如果料温接近30℃,可掀起覆盖物,间断性打几个散热孔,加强夜间通风降温。
  播种后20天之内,一般不喷水或少喷水。待菌种已萌发,定植,并伸长到培养料的1/2时,可以适当喷水。如果菌丝生长旺盛有力,说明水分适宜。切勿天天喷水而诱发菌丝衰退。另外,在菌丝生长代谢中,会产生一部分代谢水渗透到培养料中。喷水后,一定要在料表无明水后才能重新覆盖。床畦栽培的也可用水灌沟间接补水。
  (4)覆土
  待菌丝接近长满培养料(床畦栽培或箱式栽培)即可开始覆土。塑料栽培通常在菌丝发满3~5天后即可脱袋覆土。
  覆土是大球盖菇栽培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促进菌丝的扭结,也利于菇床的保温保湿,并为子实体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来源。一般情况下,大球盖菇菌丝在纯培养条件下,不管菌丝多么旺盛,不覆土也难以形成子实体,这是土生菌的固有特性。
  ①覆土的选择:各种含有腐殖质的田园土壤都适宜作为覆土材料。有条件的可选用腐殖土和泥炭土的二合一混合土,以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碱性土、粘性土、缺少腐殖质的贫瘠土或单一的泥炭土,均不适于作覆土材料。
  ②覆土方法:大球盖菇覆土的pH值必须调节到5.5~5.7,含水量调节到36~37%,以用手捏土粒,土粒变扁但不破碎也不粘手为宜,覆土厚度2.5~4.0cm,每100m2栽培面积需5m3土。
  覆土后一般3~5天,菌丝便可爬入土层。当菌丝爬入土层后,适当增加通风换气,防止菌丝徒长。
  (5)出菇管理
  覆土后大约15~20天,便可出菇。形成原基前喷一次较重的水,然后通风2~3天。尔后减少通风量。当土层中形成菇蕾后,可适当喷些水,使土层保持湿润状态。喷水切勿过量,让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而影响菌床出菇。
  大球盖菇出菇的温度范围为12℃~25℃,最适温度为15℃~18℃。当温度低于4℃或超过30℃时,均不出菇,在适宜的温度下,出菇快,整齐,转潮快,一般菇潮间隔10天~12天。
  出菇阶段,需要90%左右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湿度低,也不利于出菇。即使破土出了菇,菇体往往不能正常发育而干僵。
  大球盖菇属于好气性菇类,采用大棚栽培,尤其要注意通风换气。当子实体大量发生时,需要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除适时通风换气外,大棚墙壁应常设通风孔,防止时关时闭或昼开夜闭,否则,将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菇棚通气良好,长的菇柄短粗壮,结实旺盛,产量高,质量好。
  (6)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
  菇体长至成熟,菇盖呈钟形未反卷,菌褶呈灰白色,表层菌膜未破裂,未开伞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动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不要松动四周小菇蕾,以免影响下潮菇。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及时填上细土,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和出二潮菇,采收后的残次菇和菌渣要清除干净,不要留在菌床上,以免腐烂后引起病虫害。采收第一潮菇后,对菌床喷水,补充培养期管理,经20天~25天,又可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三潮菇。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