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是苹果园综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肥料分基肥和追肥两类。
基肥宜在中、晚熟苹果品种采收后直至落叶休眠前施用。早施基肥有利于树体贮藏养分的积累,及早恢复树势和提高树体的越冬能力,也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和第二年的开花着果。按我国猪圈粪、堆沤肥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0%~20%估算,每年每亩苹果园约需施入上述基肥500~2000千克。为提高并延长晚秋苹果叶片的光合能力,基肥中可适量加入尿素或硫酸铵等速效氮肥。磷和钾易在土壤中变成不溶性状态或被土壤所固定,降低肥效,一般也多混入有机肥中做基肥深施。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施用,主要用以及时补充苹果各个生长中心时期对养分的需要,均用速效性肥料。一般每年进行1~3次。包括开花着果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几次追肥。例如,秋施基肥少,树体贮藏营养水平低,树势弱,对于花芽多而质量差、着果易过量的树,要施花前肥,以速效氮肥在萌芽前施入。反之,可以不施。对于大量结果的大年树,要重点掌握春梢停长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树体的营养储备。反之,对于花少的小年树,要加强萌芽开花前追施氮肥,尽可能提高着果率,并加强当年的营养生长,相对减少当年花芽形成的数量。花芽分化期追肥以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为宜,果实膨大期追肥则以磷、钾、肥为主,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此外,在根系吸收能力薄弱而地上部花果发育急需养分之际,或当植株表现缺素症状的情况下,还可应用根外叶面追肥的方法。一般在喷后2小时,肥料即可开始被吸收利用。
追肥数量:大体上,乔化幼树全年每株施纯氮0.1~0.25千克,生长结果期的树施0.25~0.5千克,盛果期的树施0.5~1千克,结果多的树可增至1.5千克。磷肥用量,以P2O5为计算标准,盛果期的树株施0.3~0.5千克。钾肥用量,以K2O为计算标准,盛果期的树株施0.5~1千克。成年结果树通常以产量来衡定三要素的用量,即每100千克果实需纯氮0.4~0.7千克,磷(P2O5)0.2~0.35千克,钾(K2O)0.4~0.7千克。具体施用时,还要考虑园地的土壤情况,以及苹果的品种和砧木等的差异。必须指出,在缺氮的土壤上增施氮肥,其增产效应非常显著,但过量施氮则会降低增产效益。根外追肥的常用浓度如下:尿素0.3%~0.5%,硫酸铵0.1%~0.3%,过磷酸钙1%~3%,硫酸钾或氯化钾0.3%~0.5%,磷酸二氢钾0.5%~1%,硼砂0.1%~0.3%,硫酸锌3%~5%,硫酸亚铁0.3%~0.4%,硝酸钙0.3%~0.5%。
又到秋施基肥时,如何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化肥减量“精、调、改、替”四字技术路径,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现根据本区果农多年施肥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五改”要领,供参考。
一、改晚为早。即就是改晚熟品种采收后的晚秋施和冬初施,为中熟品种采后施和晚熟品种采前施。嘎啦苹果、红香酥梨等中早熟品种以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施入最佳,盛果期树以机械浅犁沟施为好,幼树和初挂果树以扩盘沟施为好;红富士苹果、砀山酥梨、红提葡萄等晚熟品种九月秋施效果最佳,为了操作方便,可在采果前人工穴施或沟施商品性袋装颗粒肥料,腐熟粪肥以采果后人工或机械翻施为宜。
二、改偏为全。就是要变过去的偏施化肥为全营养平衡施肥。通俗地说:施肥如同人吃饭,有机肥就像馍菜米饭,化肥就像大鱼大肉,菌肥就像酵面酵托,微肥就像油盐酱醋,四者在沃土、增产、提质、节本等方面均有特定功能,具有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好多果农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已对土壤造成了一定伤害,致使果园土壤质量低下,现阶段按需施化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
三、改近为远。据调查,部分果农在施肥过程中有距离主干过近的倾向,认为这样才有利于果树吸收和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际上,一般果树的水平根的分布是树冠直径的2-4倍,80%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枝的垂直投影边缘区域。苹果、梨、桃、樱桃、冬枣等果树开沟或挖穴施肥的合理位置应在树冠外围垂直投影的外沿为佳,不宜距树干太近。
四、改浅为深。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部分果农施肥时把肥料往地表一撒,然后用旋耕机一旋,导致30%的肥料在地表造成浪费。其实,多数果树属深根性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吸收根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苹果、梨等仁果类根系的集中分布层一般为20-80厘米,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为20-40厘米。初果期果树5-30厘米的土层为吸收根密集区,盛果期果树10-50厘米的土层为吸收根密集区,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树龄要把80%的肥料施在吸收根密集区。
五、改堆为散。近年来肥料堆施烧根,诱发根腐病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肥料在施肥穴沟堆施所致。正确的做法是应先在沟底施入有机粪肥,再回填表土,然后将肥料均匀撒入施肥穴,并用耙将肥料与粪肥和表土充分混合均匀,最后在最表层填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