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腔熔北曲和弋阳、海盐等南曲诸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无论在曲调旋律、演唱技巧、戏剧性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较以前诸腔更为完美。
在节奏上除通常的三眼一板、一眼一扳、叠板外,又出现了赠板,使音乐布局更多变化,缠绵宛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更加突出。在表演艺术技巧上,注意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把传统的民族音乐艺术的成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音乐配器方面也更为齐全,管乐器有笛、箫、大小唢呐、笙,弦乐器有琵琶、三弦、月琴,打击乐器有鼓扳、大锣、小锣、汤锣、云锣、小钹、堂鼓。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手段互相配合的综合艺术。通过长期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载歌裁舞”的表演形式。其舞蹈身段大抵可分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感情的抒情舞蹈。此外,昆腔在念、白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丑角,说的是吴语为主的一些江南方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还往往运用大段类似快板的韵白,对丰富人物形象起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由于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角色行当也自然越分越细: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丑分大面(正净)、白面、二面(也称“付”)、小面(丑),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娃娃旦)、刺杀旦、五旦(也称“闺门旦”、“小旦”)、六旦(也称“贴旦”、“花旦”)、耳朵旦(杂旦)等。各行角色都在表演上各有自己一套表演程式和技巧,各种道具的使用也有不同的基本功。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剧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