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德国牵引机车公司的马法伊研制出小型磁悬浮列车系统模型,以后命名为TR01型,该车在1km轨道上时速达165km,这是磁悬浮列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在制造磁悬浮列车的角逐中,日本和德国是两大竞争对手。1994年2月24日,日本的电动悬浮式磁悬浮列车,在宫崎一段74km长的试验线上,创造了时速431km的日本最高记录。1999年4月日本研制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在实验线上达到时速552km,德国经过20年的努力,技术上已趋成熟,已具有建造运营线路的水平。原计划在汉堡和柏林之间修建第一条时速为400km的磁悬浮铁路,总长度为248km,预计2003年正式投入营运,但由于资金计划问题,2002年宣布停止了这一计划。
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工作起步较迟,1989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磁悬浮试验样车。1995年,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成,并且成功进行了稳定悬浮、导向、驱动控制和载人运行等时速为300km的试验。西南交通大学这条试验线的建成,标志中国已经掌握了制造磁悬浮列车的技术。
2010年4月8日,中国首辆高速磁悬浮国产车在成都交付。该样车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标志着该企业已经具备了磁悬浮车辆国产化、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该高速磁浮列车可以达到每小时500公里。
近日,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研发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