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为何战无不胜?

2025-05-19 12:07:4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成吉思汗是自有人类诞生今后最巨大杀人恶魔。他有一句名言:大丈夫最大之欢喜,在于打压反抗者及战胜敌人,将他们斩草除根,尽夺其所有。使其有夫之妇哀号,以泪洗面。简略的意思即是:战役,杀人,夺财,夺妻,换种。而观其一生他也是这么做的。整个13世纪的不一样文明不一样民族的人为他的这句话付出的是血泪史。蒙元前史即是一部:降服者燃烧的帝国。只要是它从前降服过去的本地整,生灵都要被燃烧掉。

据统计,蒙古人在欧亚内地总共残杀了两亿人!两亿!很多民族都被蒙古人完全残杀洁净,没有留下一点前史,比如西夏。每下一城必先屠城,不论男女老少,人类文明在蒙古军横扫内地的时候被损坏到达了空前骇人的程度,中华文明也差点被就义。对那段前史对比详实的算是志费尼的《国际降服者史》,它具有杰出的位置。它成书最早,所记述的史实大多为著者亲见亲闻的。因为著者本人在二十岁从前已开端为蒙古政府服务,曾三次随行赴蒙古首都哈拉和林。书中的很多材料均为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自所体会,具有较强之可信度。《国际降服者史》记载布哈拉遭到蒙古人的掠取后一个幸存的逃生者,当他被问及布哈拉的状况时回答说:他们到来,他们损坏,他们燃烧,他们屠戮,他们抢掠,然后他们离去。西征的蒙古军在中亚的屠戮不管如何是不会少于五千万的,大约占其时国际人员的1/8—1/10。而作为重灾区的中亚,人员损失估量到达50%—60%,从此长时间处在贫穷萧索当中,影响乃至直至今日。

吉思汗和他的继承人们在前后二十五年的时间,先后剿灭了四十多个国家,他们十分骁勇好战,即使军队人数还不到二十万。据不完全统计,成吉思汗征服了七百二十多个民族,六亿多人口臣服于成吉思汗的统治。很多无辜的百姓都死于成吉思汗的铁骑之下,对于不降服的国家,成吉思汗下令屠城。

成吉思汗军队画像

成吉思汗的铁血军事,让很多国家和民族十分忌惮。成吉思汗从一方面来说,他是一位卓越的民族英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成吉思汗是一位恐怖的魔鬼。成吉思汗军队所到之处,大肆的实行三光政策,即杀光、烧光、抢光。

1211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攻打金朝。历经四年时间,金朝军队不敌蒙古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蒙古军攻陷了北京城后,开始了屠城。这场恐怖的屠城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杀掉了一百多万人,除此之外,他们焚烧了北京城建筑,将北京城完全抢劫烧光后才离开。

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20万军队侵入花刺子模。花刺子模虽然拥有40万军队,又有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财富,但是这个国家民族复杂,人心不齐,加上摩诃末独断独行,战斗力很弱。蒙古军队首先围攻讹答刺城,但久不能下。成吉思汗留下察合台、窝阔台攻城,另派术赤率一支军队进攻锡尔河下游各城镇,派阿刺黑等进攻别纳客武和忽毡(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自率主力进攻不花刺(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1220年二月,成吉思汗到达不花刺。经过三天围城后,守城的将领眼看有城破的危险,无心坚守,只想逃跑,他们乘夜率2万士兵突围。蒙古军毫无准备,只得慌忙撤退。可是,这些一心逃跑的花刺子模将领们不但没有乘势进攻,反而溜之大吉。成吉思汗率军回过头来追击,一直追到阿姆河畔终于歼灭了这支军队。次日,不花刺投降。

城中内堡尚有400士兵坚守,12天后也被消灭。蒙古军队在不花刺掠取所有财物后,把它付之一炬。与此同时,察合台、窝阔台攻下了讹答刺,为报复杀害穆斯林商人之仇,他们大肆杀戮;术赤和阿刺黑军所攻占的城池,也遭到了大屠杀。

根据《元史》记载,蒙古攻宋时,屠城二百。前后对比,南方宋境被杀2400万。

根据尚铖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北方汉人被杀4000万,人口减少90%。

保守估计,中国金境和宋境内至少被杀6300万人,金国完颜姓氏被灭族。这还不包括被蒙古灭族的西夏党项族人和契丹人。综合看来,在蒙古人的屠城政策下,中国丧失了7000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5年版中记录。

蒙古人打起仗来很有办法,并且也善用谋略,蒙古骑兵纪律严明,即便因业事违反军纪,也却辄受笞刑或受死,

蒙古人的勇敢是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从三岁起就绑在马背上,从此一生几乎在马背上度过。他们的马耐力非常好,能日行120公里,而且途中只需要休息一次,兵贵神速,这样就形成了蒙古骑兵“神兵天降”的神速。除此之外蒙古骑兵的组织非常严密,调动起来灵活迅速。一万名战士分成十个千人队,一队分为十个百人队,这万名战士由大汗的一个亲信指挥,保证忠诚。

全军统一的命令是由快马下达,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作战时享有极大自主权,还有斥侯部队,专门负责刺探及报送军情。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有一种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心理战术。

大军攻城之初先进行劝降,如果不愿意投降,那么城破之后必然屠城。最著名的撒马尔罕和内沙布尔两城就由于这个原因被夷为平地,居民无一幸免,这个消息传出后,其余城市就不敢再抵抗,束手就擒!

那么,究竟为什么蒙古军团打不赢日本呢?

咱们先来看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

其实,成吉思汗可能一开始也没想过要建立一个那么大面积的大帝国。他只是要活下去,只是要复仇。

可以说,成吉思汗及他的蒙古军团想称霸世界的野心,就是在打败花剌子模的时候,极度膨胀起来的。成吉思汗的子孙太多,然后他就产生了这么个想法,打下更多的地盘,让蒙古人的牧场遍布全世界。

作为牧场最适合的地方,就是西亚和欧洲,当然也包括南边的西夏和金国。

在成吉思汗的有生之年,他打西亚,打西夏和金国,打这些地方他从来没有吃过败仗。没有打印度,有另外的原因,但是真打起来,印度肯定不会是蒙古军团的对手。

成吉思汗去世以后,窝阔台继续成吉思汗的事业,他再次打俄罗斯,打欧洲,同时灭亡西夏、金国,发动了和南宋的战争。

后来窝阔台去世后,蒙哥继位,蒙古军团的马蹄依然没有停止,蒙哥打西亚,打南宋,西亚几乎被灭光,不过在打南宋的时候,他不幸被打死。

从上面蒙古三任大汗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攻击的目标都是西方和南方。北方不用打,那些渺无人烟的沼泽地打来也没用。唯一没着力进攻的是东方。为什么没往东打?因为东方是海,是岛国,根本不适合蒙古人放马。

真正往海里打,过海打日本的,是在忽必烈时代。忽必烈为什么不继续往西边南边进攻?不往南边进攻,是因为南边都征服光了,再打,也是海了。而西方,那时候四大汗国已经独立,他们明显地和元帝国分庭抗礼,怎么可能允许忽必烈继续去打呢?而且这些汗国的面积也足够大了,他们也没有继续攻击的欲望。

忽必烈唯一可能发展的,就是往东,也就是漂洋过海打日本。

但是忽必烈打日本并不容易,一者他们没有水军,二者没有海上作战技术,三者海上气候相当恶劣。忽必烈派军队打过两次日本,都是因为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台风把蒙古人的战船给吹翻,所以根本就没怎么和日本人交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