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长的回答我看了!一看就是复制来的,内容估计都没看过吧!写那篇文章的笔者,打着客观评论的幌子,写着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的评论!带有强烈个人情感,也能客观评论么?或许他是超人吧! Q哥这个形象深入人心,鲁迅是当杂文写的这个小说,意在针砭时弊,讥讽他那时代一帮装孙子的主儿,什么"精神胜利法"、"不许革命"、"假洋鬼子",这都是现成的概念,中国社会司空见惯的丑陋现象,谁也看得到,很直接就化在阿Q身上了,形成了这么一个典型人物,他这信手一拈也是大师风范,时代的巨眼那一刻长在他脸上。在写论文时,本人认为,应该走概念,别走形象!康德说的一句话或许能成为参考。康德说(大意):实践和理论都证明,神明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必须假设他的存在!为什么要假设他的存在?无非是让神明这个假设起到社会作用!Q哥也有自己的时代和信仰,也是一个时代典型人物的代表!
上面那位用石头将百年前的鸡蛋跨时空砸破,但未能孵出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