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办教师中人退休为什么要补交养老保险?原因是什么?

2025-05-21 22:40:1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老民办教师在退休之后之所以要补交养老保险,主要是因为之前他们并没有缴纳,所以如果想要领取养老保险的话,必须补缴。这样的话对于其他的缴费人员是比较公平的,毕竟不能够只享受福利,不承担义务。而且在我国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方案当中就明确指出了,不管是民办教师还是公办教师,只要在职期间没有编制退休的时候都是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这一点从1993年就已经开始使用。

在最开始的时候,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无编制人员都是可以进入社保统筹,一些有差额的事业单位虽然有财政的拨款,但是却没有人给他们缴纳养老保险。虽然会给他们参保缴费,但是却唯独缺少了养老,所以在他们退休的时候是需要把这一点给补上的,具体的补费方法是按照他们的工龄年限来确定的。但是在2014年之后,双轨制并行这些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也就是编制人员和非编人员都需要自行缴纳。

而且从改革的时间其实就可以看出,之所以要进行这样,主要是为了吸纳更多的养老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领取养老金的人在于未来会越来越多,如果让之前没有缴纳养老金的人依旧可以通过工龄领高额养老金的话,对于这些正在缴纳以及还没有享受到养老金服务的人是非常不公平的。

因此才会推出这样的政策,虽然从短期来看,对于很多民办教师并不是公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养老基金,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规范养老公平问题。且从本质上来说,民办教师本身就是属于无编制的教师或者编制外的教师,只有转为公办教师才能够享受这项待遇。目前让他们缴费就可以享受编制退休待遇,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回答(2):

根据国家规定转为公办教师的,由于转为公办教师以后,以前最后一次担任民办教师的工作年限属于国家承认的工作工龄,所以在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养老保险缴费体系之后,按照参加工作的年限,很多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人员需要补交。

回答(3):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改革的方案》,并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人员)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也就是养老金“并轨”。
其实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包括民办教师中人,只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同步改革,这部分人群,早已纳入社保,养老保险从财政拨离出去,于他们无关。

回答(4):

可能是因为缴纳的保险时间不够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才需要进行补交,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享受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