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中写到,“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卫生部在《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力争实际报销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提高门诊报销水平,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
此外,还卫生部还指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做好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等;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强化卫生监督。
卫生部长:医改下一步重点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
●医联体,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一体化的构架
●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即将出台,药品品种、覆盖面扩大,抗癌药、心脑血管重症、血浆制品等列入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选出医保覆盖的20个大病病种
●这一次可能涉及卫生部门的机构改革,而且“面比较大,也比较深”
“我很荣幸,今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附注中把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列出来了,那就是我们建议的。”5日,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陕西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即将出台,药品品种、覆盖面扩大。他还说,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不仅是社区平台,也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实现城乡医疗统筹。
大病医保也想全覆盖,但必须考虑“卫生经济学”
陈竺在解释为什么选中这20种重大疾病进行保障试点时说,也想全覆盖,但必须考虑到成本效益,就是“卫生经济学”,不可能把钱用到那些实际上治不太好的病上,比如有的癌症到了中末期,即使做移植,对健康的效益还是很低的。所以挑选的病种大都是儿童病、妇女病,加上会使一些特困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种,都是费用可控、疗效确切的病种。
建设“医联体”需人事制度和医保改革
陈竺说,医疗改革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就是“医联体”。基层的诊疗量在上升,但大医院上升得更快。去年全国诊疗人数已接近69亿人次,前年是62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如果这种情况不能扭转,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特别是应对慢性病这个健康的主要威胁,是不可能的。为此,要大力提倡和扶助全科,大医院要建立全科医学科,动员大医院医生能够沉下去。
陈竺指出,建设“医联体”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事制度,如果大家还认为只有专科医生是一流的,三流的人才去做全科,那就无法调动积极性。另一个问题是医保。如果医保能按基层、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
卫生行政部门改革,希望“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
陈竺透露,在管理构架、理顺政府职能方面,这一次可能涉及卫生部门的机构改革,而且“面比较大,也比较深”,主要围绕构建一个有特色的低成本高产出的卫生体系。他希望下一步“医保、医药、医疗”三医向着统筹的方向联动,不要割裂开来。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获得群众的最大健康效益?陈竺认为,要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哪些服务是合理的、恰当的?这些问题,谁最清楚?说穿了,有良知的医生最清楚。以专家和技术支撑为基础的卫生行政部门,要责无旁贷地把这个职能担起来。
陈竺说,改革到了深水区,好做的事情前一段都已经做了,全民医保框架有了,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并且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入平稳发展阶段,财政也不可能像医改头三年,每年以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长力度来支持卫生了。那就只有靠改革来出红利,靠创新来出红利。
抗癌药、心脑血管重症、血浆制品等列入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
“药品从第一版307种扩大为500多种。第一版只是基层版,像抗癌药、心血管重症药、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用药、血浆制品等都没有,这次基本都有了。”陈竺透露,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马上要出来,药品的品种、覆盖面也扩大了。“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意见一致了,国务院批了就可以实施了。”
陈竺认为,基本药物范围的适当扩大,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也能确保医疗质量更安全。(记者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