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发现,每个朝代灭亡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忠肝义胆之士,他们为了信仰和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几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像文天祥等人。即便是非常腐朽的朝代也依然会有人出来保护,但是为什么清朝灭亡,溥仪退位的时候却没有人出来保护?
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存在几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清朝当时的军队几乎都在袁世凯手里,直到清朝灭亡的时候实际上溥仪手里是没有军队的,在那之前的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东南各省曾经签署过互保协议,表明立场不听朝廷的命令,即便是慈禧后来回到了北京,也并没有过多的追究这件事,所以基本上这些人们已经摸清了朝廷的想法,自然就更肆无忌惮了,到后期干脆各自为政,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已经成为清政府没办法控制的局面,只能请来袁世凯主持,所以这个情况下是没办法保护溥仪的。
第二个说法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失去了民心,从鸦片战争开始就和列强开始战争,每次战争结束都会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是割地就是赔款,这对于当时的大臣和老百姓而言,早就对清政府失望了,即便是这样,如果清政府能够励精图治也能重新收获民心,但是曾经有希望改变清政府的维新变法都遭到了镇压,所以当时的仁人志士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自然没有人愿意出来保护。
总的来说不管是哪种说法,实际上都说明当时的情形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大家觉得还有哪些说法呢?
溥仪作为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被当做腐朽没落的代表,所以在他退位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保护。
他退位的时候本来就很平静,因为那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一个朝代了。
溥仪继位的时候才刚三四岁,那时候的大清朝已然是到了破败不堪的阶段了,在当时的那种形势下,溥仪退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那些忠肝义胆之臣也都明白这各种道理,也就没都死命的站出来保护支持清王朝。
历朝历代冒死保护的又有几人,清朝已失人心,官员道德低劣,天下疮危,没人支持只有张勋已经很有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