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

2025-05-05 01:43: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2)甲组装置与乙组装置的区别是甲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甲、乙两装置内甲里面有二氧化碳,乙里面没有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装置中叶片所处的环境,惟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故甲组与乙组起对照作用.
(3)由于乙装置,使植物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装置内的植物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以看出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缺乏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丙.
(4)通过比较只有甲装置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水分.因此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5)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或延长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黑暗处
(2)二氧化碳
 (3)乙、丙
(4)光合作用
(5)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