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人物形象是:阿廖沙:主人公的阿廖沙(“我”的名字)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
教学目标。
1.了解阅读进度,重读分享最感兴趣的情节,在交流中深化对人物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教学过程:01谈话导入经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都读到哪里了?相信大家经过这段时间的阅读,都有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02小组展示,讲述《童年》故事。
1.小组交流人物关系,一代表汇报。其他组可补充。
2.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以下几方面组内分享:(1)可以讲讲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2)可以谈谈某一故事的情节或读某一故事后的感受。要求:组内交流,一人讲时,其他组员认真倾听。
适当补充。(3)可以朗读你喜欢的精彩语段。03全班交流,加深人物印象《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
分别是?(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你对这三个人物有怎样的了解?请完成阅读单。我们知道阅读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根据阅读单,你觉得适合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有目的的阅读,锁定主要人物,提取相关的人物描写词句,关联不大者可浏览)中秋节。
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