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

2025-05-22 08:52: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历史上,我国皇帝个个都是九五之尊,居于天子之位,生前逍遥自在,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却仍然想要体面庄重,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据说,每个皇帝在驾崩之前都会预先考虑到自己的后事,精心筹划如何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过程非常繁杂,从选址到陵墓修建所需的材料,再到监督整个陵墓的修建。一般情况下,按照封建迷信,皇帝们都会选择在富有天地灵气的地方,吸收日月精华,他们不惜动用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陵墓看起来壮观大气,让自己死后也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一切。

众所周知,修建陵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稍有不慎还会被砍头。所以,修建陵墓的整个过程都是非常仔细谨慎。

一整个陵墓修建下来,既耗时耗财又非常耗力,一般修建一个帝王墓穴得消耗国库不少银子,征用极多的工匠或奴隶。当皇帝成功下葬之后,一般就会选择封闭地宫。

很简单,之所以要选择一名工匠来封闭地宫,其实这就是为了防止陵墓受到外界盗墓者的侵扰,偷盗其中陪葬的奇珍异宝。

古代皇帝是很专制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作为最熟悉地宫墓穴构造的工匠们,他们掌握了其核心机密,皇帝为了防止他们将秘密泄露出去,往往都会下令将这些工匠们处死,作为陪葬。

这种情况是早期最为常见的现象,不必感到惊讶,这都是基本操作,虽然听起来很残忍,但是谁让他们生活在乱世呢?只得任由皇帝的宰割。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我们每个人都对活着具有着极大的渴望,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完全封闭的地宫里面呢?越是逼迫,越就有反抗,当然也就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生的欲望。

再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演变,为了避免这样残忍的事情再度发生,聪明的工匠们在修建陵墓的同时想方设法地挖盗洞,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有幸逃出去,不被当做陪葬品。这些盗洞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不仅小夜也很狭窄,这些盗洞一般出现在陵墓的甬道等石壁上,十分精准,打通一处就可以逃出墓外。

从工匠们任人宰割,被当做陪葬品再到学会机灵,偷偷打盗洞,这个过程无疑是向我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在面临死亡时迸发出来的聪明智慧以及对生的追求。

再到后来,“自来石”的发明就更加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和惊人的智慧。什么是自来石呢?其实它就是是一块由人工开凿而成的白玉石条,在石门的外部并没有锁、栓之类的东西,能够很明显地知道地宫是从里面开始关闭的。

据专家研究表明,“自来石”会自动关闭石门,是因为古人们先将石门门轴的上下端制作成球形的样子,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中凿出了一个个槽印,然后在石板地面上也打开一个槽洞,这样最后一个工匠在出来之前,会将“自来石”放在地面的槽洞上,随着不断地倾斜转动,最终门会被彻底封住,而自己也会保住性命,这简直是太了不起啦!

在面对如此窘迫的环境,在面对要被拉下去一起陪葬的情形,工匠们感谢了他们过人的智慧以及高超的工匠技术,折射出他们对于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