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士兵有的胸前绣着“兵”字,有的绣着“勇”字,区别在哪?

2025-05-14 10:33: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兵代表的是正规军,是清朝时期国家常备武装,勇代表的是乡勇,是临时编制的非正规军。清朝的正规军分为两种一种是满族八旗子弟构成的八旗兵,一种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两者都属于国家的正规军、常备军。

八旗兵是满族维护统治的主要依靠军

事力量,八旗兵一半驻守在京师,称为禁旅八旗一半驻守在各地称为驻防八旗。禁旅八旗包括:骁骑营、前锋营、亲军营、火器营、虎枪营、神机营,这些特种兵种平时守卫,战时也可以抽调。各营互不统属,各自设立武官统领。驻防八旗分布驻防在全国各要地。

八旗兵在清朝最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在随后平和的日子中,逐渐沾染恶习,军队的勇武之风不再。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战斗力就已经大不如从前。康熙帝对此制定了专门的训练,并且设立了木兰行围,就是为了通过打猎的方式训练士兵,每年都会举行。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八旗兵的腐败。

绿营兵都由汉人组成,是常备军,是有规定的兵额,并且由国家发兵饷的。绿营兵的地位低于八旗兵,人数大致在60万左右。绿营主要是驻防兵,集中在全国重点城镇。绿营的一般任务除了平时驻守之外,战时也会奉旨出征。在平定三藩之乱的之后,进攻云贵主要都是靠绿营。在之后乾隆时期,平定大小金川和天山南北的时候也是依靠绿营。

乡勇就不是正规军,它是临时就地招募的,战争结束后就地解散乡勇发家,逐渐超过正规军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八旗和绿营已经完全阻挡不了太平军,清廷准许地方团练自行组织抗击,后来的湘军和淮军就是由此发家,战力超过八旗和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