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和贵州地区分别是怎么样纳入中国版图的?

2025-05-10 11:47: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云贵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云贵高原的范围东到横断山,西到雪峰山、南到红水河、北到长江,包含云南和贵州的全部,以及湖南、广西、重庆、四川、湖北的部分地区。而这里主要说的是云南和贵州两省。云贵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并没有其他内地一样顺利,在历史上不断反复。本文就是大概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一,汉朝对西南夷的经营

汉朝时期,人们将云贵高原的小国和民族称为“西南夷”。这里存在着许多的小国,在汉武帝之前基本不被中原人知道。主要的有夜郎国、滇国、哀牢国、邛国、巂等,其中夜郎国的面积最大。司马迁在《西南夷列传》中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而西部的滇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是战国时代楚国将军庄蹻西征后建立的王国。这些国家生存在大山之中,基本和中原很少发生联系,以至于后来汉朝使者来的时候,滇王竟然问“汉孰与我大”,夜郎王也问了类似的问题。

西南夷各国分布

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夜郎征讨南越,派遣唐蒙为使者出使夜郎。夜郎、且兰等国愿意臣服于汉朝,于是汉朝在夜郎国北部设立犍为郡,这是在西南夷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开始。前112年,汉武帝发兵南越国,夜郎东部的且兰小国趁机叛变,被汉镇压。此后汉朝在且兰设置了牂牁郡,以羁縻夜郎地区;又灭邛都,设置越嶲郡。之后,汉武帝又派遣军队灭滇国附近的劳浸、靡莫两国,滇国于是举国归降,汉朝在此设立了益州郡。牂牁郡和益州郡的设置,标志着云贵地区大部分正式纳入了汉朝的版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滇国和夜郎国并未消失,郡县和王国并存于云贵地区。在汉成帝时期,夜郎王兴反叛,被牂牁太守陈立所杀,夜郎国灭亡。而滇国在归降后就不见历史记载,很可能已经名存实亡了。

出土的滇国文物

西汉之后,历代政府对西南夷地区的控制就开始减弱了,各国时叛时降,十分不稳定。如两汉之交,由于中原战乱不断,西南各国纷纷反叛。东汉初期,西南夷重新归降。公元69年,滇西地区的哀牢国归属汉朝,汉朝在此设立了永昌郡。但后来哀牢国也多次反叛。三国时期之后,将西南夷地区叫做“南中”。蜀汉在益州建立后,南中各郡均不听从蜀汉号令,永昌郡太守甚至投靠东吴,并且联合益州大姓孟获反蜀。经过诸葛亮等人的几次镇压,才将南中地区纳入了蜀汉的版图。为了削弱南中,蜀汉将南中四郡拆分为了南中七郡。

蜀汉之后的两晋南北朝对南中地区更是鞭长莫及,此前在南中的郡县还是流官治理,在西晋后逐渐演变为了南中大姓担任郡县长官。这些地方大姓被称为“南中大姓”,主要的代表有有爨、孟、李、董、雍、毛、朱、吕、谢、宋等,他们实际上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了地方的割据政权。此后的隋唐、宋元也不得不承认其在地方的统治,实际上是西南地区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的萌芽。

二,唐宋羁縻政策:土司的萌芽

隋朝时期,结束了南北朝,再一次统一了中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中原王朝的力量又得到了加强,因而得以进入南中地区。隋文帝曾经两次出兵南中击败爨氏,但是未能取代爨氏在南中的地位。另外隋文帝派遣田宗显为黔中刺史,试图控制乌江流域。

隋朝结束后,唐朝继续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开拓。唐朝在云贵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都督府,如南宁州都督府、黔州都督府等,这些都督府基本都由当地的民族首领或者地方大姓来担任长官,如南宁州长官为爨氏,黔州都督府长官为田氏,分别归剑南道和江南道才节制。这种羁縻府州的设置,是唐朝“以夷制夷”的一种管理方式,有助于安定边疆,开创了土司制度的先河。不过羁縻控制之地的统治也就相对薄弱了,在唐玄宗年间,由于南诏兴起,南宁州都督府被迫撤销。

唐朝在黔中设置的羁縻州分布

738年,南诏国统一了六诏地区,成为了西南地区的一个新兴力量。随后唐朝多次出兵攻击南诏,均遭到了失败。南诏国国王名义上是唐朝的“云南王”,实际上却是独立的一国、唐朝和南诏多次发生战争,唐朝败多胜少。唐朝后期,南诏国还不断入侵黔中和西川一带。因此,在唐朝中期之后,云南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控制。南诏国灭亡后,其大长和和大理国先后继承其统治,后来的大理国成为了宋朝的藩属国,两国一直和平相处。

大理三塔

南诏国建立后,黔中地区就成为了唐朝重点经营的对象。开元年间,唐玄宗从将江南道拆分为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以当时黔中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来看是无法单独设置一道的,然而黔中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是遏制南诏的屏障,因而十分重要,所以专门设置一道。唐朝末年到北宋时期,中央王朝在黔中地区扶持了一些地方大姓,逐渐形成了播州杨氏、思州田氏、水东宋氏、水西罗氏四大羁縻政权。

海龙屯:播州杨氏建立的军事遗址

四大姓在两宋时期,帮助北宋在西南地区平叛,也趁机“开疆拓土”,最终思州占据了贵州东部的铜仁、黔东南一带,播州杨氏占据了遵义一带,水西罗氏占据毕节一带,水东宋氏占据贵阳一带。在北宋时期,思州田氏最强,地方最广,曾担任了贵州防御使一职。而播州杨氏在南宋时期最强盛,曾经帮助南宋六次击败蒙古大军,并帮助余玠建立了钓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