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正战犹酣,一个突发的新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埃及海军的导弹艇使用前苏联制造的舰舰导弹击沉了躯体大于本身几十倍的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这一战例后来成为导弹全面走上军舰的有力佐证。之后,舰舰导弹成为攻击水面舰艇的主要武器。
舰舰导弹走上军舰引起了美国海军对战列舰的重新认识。美国海军首先认识到,战列舰体积大,有很厚的装甲保护,命中一二枚普通舰舰导弹不致引起严重的后果,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坚持力。战列舰装备的406毫米大炮,弹丸有1吨多重,其爆炸威力不亚于一枚普通的舰舰导弹,而且炮弹出膛后不受干扰,406毫米舰炮在对岸射击、支援陆上部队作战方面也是目前普通舰舰导弹比不上的。
这些仅仅是浅层次上的认识。此后,美国海军又有了更深层次上的分析,他们认为,如果将以火炮为主要武器的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战列舰将具有现代军舰无可比拟的作战威力。而且,战列舰舰体庞大,能容纳大量的最新型作战武器,特别是“战斧”巡航导弹,它既能对付海上目标,又能进攻陆上基地,其反舰型射程250海里(约合460千米),对地型射程700海里(约合1300千米),而一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攻击飞机的进攻半径也不过是400千米~500千米以内。因此,“战斧”导弹与舰载飞机的作用已相近,甚至超过它。加上舰载导弹的垂直发射技术当时已经解决,可节约舰上的容积,同一发射装置还可发射反舰、防空、反潜等各类不同用途的导弹。拆除舰炮后的战列舰可布置400枚垂直发射导弹,有着惊人的对空;对潜、对海、对地的攻击能力。同时,拆除主炮后的战列舰将有较宽裕的空余甲板,可搭载垂直起降飞机,进而使战列舰又获得轻型航空母舰的功能。为此,美国海军才开始对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针对4艘改装后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指出:“改装后的战列舰,已成为当今生存能力、机动性最强的海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