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盆地目前所发现的气藏属于浅层气,具有以下地质特征。
1.气源岩
百色盆地主要气源岩为下第三系百岗组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互层,百岗组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坳陷,西部坳陷由于后期抬升大部分被剥蚀。百岗组地层厚度240m~870m,煤层发育,有机质类型以 Ⅲ、ⅡB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适中、热演化程度较低,Ro一般为0.4%~0.7%,大部分烃源层处于未熟至低成熟演化阶段,有利于生成生物气至过渡带气。
2.储集层
(1)岩石类型。百色盆地浅层天然气藏储集层为百岗组及伏平组沉积的一套滨、浅湖相、三角洲及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粉砂岩、细砂岩和粗砂岩。
(2)储层物性。浅层气现今埋藏深度一般在250m~700m之间,恢复古埋深一般小于1500m,处于早成岩A期,以泥质胶结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据取心分析结果,孔隙度最大为30%,一般为20%,渗透率一般为1000 ×10-3μm2左右,是高孔高渗的好的砂岩储层。
(3)盖层。盆地烃源层多与储集层互相叠置,因此烃源层本身具有良好的盖层条件,百岗组泥岩由于始新统那读期末盆地的抬升、湖盆从断陷转为拗陷,湖泊水面的收缩岩性横向变化相对加大,其分布范围比那读组小。单层厚度一般5m ~30m,最厚93m,累计厚152m~425m;百岗组顶部至伏平组普遍夹有膨润土层,在田阳三雷、田东新州、伏平、东平、巴怀等地最为发育,并富集成矿。膨润土成分为蒙脱石(88%~90%)、云母(6%~10%)、石英(3%~10%)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膨胀性,是百岗组油气藏的局部盖层。如雷公、仑圩气藏、东部南斜坡气藏等都与此盖层有关。
(4)构造特征和圈闭类型。从现今浅层气分布情况分析,浅层气主要受盆地后期构造的控制,尤其是盆地东部坳陷北东向雁行式排列的断裂系。受到岩性横向变化的影响,盆地发育晚期,受区域性断裂的改造,在浅层多形成局部背型、断块等构造圈闭,如断鼻、断背斜、断垒等,为浅层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较好圈闭条件(图7.2)。
图7.2 百色盆地油气成藏与构造关系图
百色盆地气藏和含气层位主要分布在百岗组、伏平组,其次为那读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河流及扇三角洲相的薄层砂岩储层。从平面上看,百色盆地目前发现的浅层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雷公、上法—祥周、花茶地区,香炉—朔元—那笔一带,围绕生烃中心呈半环带分布,区带上沿主干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它们在田东凹陷和头塘凹陷主要围绕着凹陷中心分布,在西部坳陷主要分布在南部斜坡带,赋存状态有气层气,如上法、雷公、仑圩、香炉及朔元地区的气藏;气顶气,如江泽、林蓬的油层气顶气;油层溶解气,如塘寨、子寅油田的溶解气。其他区带由于无钻井或钻井少尚未发现天然气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