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素描的区别怎样

2025-05-19 20:02:5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自始至终对于Drawing和Painting的关注侧重于其对设计方向的运用,所以我的回答更偏重于之于设计上对二者的理解。Fine Arts部分我只是因为认识一些同学略微了解,所以实际我不是回答题目的合适人选。

我们国内所认为的素描实际上是西方的Drawing。Drawing直观来看就是用铅笔之类的工具画,与之对应的Painting是用笔刷去涂。有没有颜色不是关键。
Drawing一开始是一种草稿,因为Painting的工具材料非常贵,准备起来也非常的费时,那么在正式开始画之前就需要做一些构想;同时,平常有灵感时也需要快速的记录。这就是Drawing最开始的作用,它强调的就是快速、直观而准确的进行表达(插播:painting直到管状便携颜料的出现应该才真正解放,所以印象派的出现不是偶然。也因此Winsor&Newton在画材界有着传奇的地位)。实际上真正的难点在于表达,而不是记录。也就是大家说的“画出心中想象的东西”。所以有了对Drawing形式、方法和教学的研究,怎么样最快记录形态,形态有没有规律,可不可以推测......这些探索使Drawing的发展侧重于比较客观的分析,也因此在设计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设计就是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寻找解决方案是靠分析,而不是拍脑袋的灵感。

看完上面冗长的介绍,你再翻翻《素描的诀窍》,我觉得我已经基本解释清楚“本书这种画法”的优势和亮点了。或者你都不用翻开,看封面第一页那张握着铅笔的手。
<img data-rawheight="568" data-rawwidth="416" src="https://pic1.zhimg.com/50/59f2f7073dd556d2f36e085c50385a60_hd.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你觉得对一个熟练画家,这张画要用多长时间?或者要画多少笔能完成这幅画?你觉得对一个熟练画家,这张画要用多长时间?或者要画多少笔能完成这幅画?
再看下面这幅
<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f85948c83fad2ab7d7b58fb2b242abce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85948c83fad2ab7d7b58fb2b242abce_r.jpg">同样的问题:对一个熟练画家,这张画要用多长时间?或者要画多少笔能完成这幅画?

同样的问题:对一个熟练画家,这张画要用多长时间?或者要画多少笔能完成这幅画?

思考完后,我们换个角度:这两幅画分别表达了哪些信息?
在我看来两幅画的主要信息基本一致:用手握笔画画。
对于一个熟练画家,第一幅画可能10分钟都不要,而第二幅再熟练半个小时之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传达相等的信息量,何必选择一种更费时的方式呢?那么最快传达同等信息的方式是什么呢?
<img data-rawheight="957" data-rawwidth="13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f90caffec9a7a7f9da00712439256023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90caffec9a7a7f9da00712439256023_r.jpg">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相机出现之后绘画的几乎已经失去了其记录的作用。传统写实绘画中多年训练才能养成的快速记录光影,质感,结构......现在人人都可以做到,打开手机即可。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相机出现之后绘画的几乎已经失去了其记录的作用。传统写实绘画中多年训练才能养成的快速记录光影,质感,结构......现在人人都可以做到,打开手机即可。
但为什么仍然有无数的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用速写簿去收集素材,去记录灵感?为什么Drawing的教学一定要作为西方设计教学的第一课?
很简单,因为绘画可以做“减法”,这个过程就叫做Abstract抽象。如果我用照片来讲述“用手握笔画画”这个内容,我很难去减少无关的元素。比如:手的质感,铅笔的质感,周围的光源,背景,皮肤,血管......当然图中的照片非常成功。但是和第一张画相比,我要精细的布光,用很长时间做后期。而一个快速的Sketch我就可以删去这些无关要素,同时我可以通过加强握笔关节和肌肉的形态变化和黑白,来强调“握笔”的动作;加强笔头这个特征,强调了握住的是铅笔,而不是木棍。

所以,这幅画好在哪里?它用最快,最平实的语言,强调了核心信息。这是在照相技术如此普及的今天Drawing的实用价值。这也是西方美术院校任然如此强调Drawing教学的原因:
之于设计,你如果不能抓住核心关系,你如何能在庞杂的信息中高效分析?如果你不能高效表达你的思考,你如何与你的客户,你的合作者交流?
之于Fine Arts,也是同理。今天的Fine Arts早就不是做个漂亮东西的时代,你需要表达的是你的思想。
-----------------------------------------------------------------------------------------------------------------------------------------
理清了Drawing的意义,我接下来讲讲我的经历。我上个学期在伦敦的UAL交换,圣马丁(是的就是那所服装系蝉联所有排行榜第一的传奇学校)的建筑专业,我换了专业,所以交换过去是大一,也就是他们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的经历只代表英国这一派的学校(美国我面试之后,发现在很多方面的差异实际上非常大)。

开学前20天左右,我们收到了第一次作业的邮件(相当变态,开学前就开始做作业)Drawing的练习。作业要求翻译成中文大致是:动态人物写生,带场景,尽量多人组合。特别注明:打电话,看书等动作幅度比较小的不算,不允许拍照再画。在圣马丁这种作业一般起交量是A4一本,也就是20张左右。首先,这是建筑学专业的作业,而且是大一新生开学。这种作业估计中国考前班磨砺一年的学生看到都头疼。
顺带介绍一下英国艺术基础教育的情况。英国的高中一般很少包含艺术类的课程,我问过的很多人是说没有。但要报考艺术类专业同样是需要作品集和面试的。于是,这些大学级别的艺术学院就会开办一些Foundation课程,实质就是国内的考前班,只是是由大学来开设(中央美院好像几年前停掉了)。这样的课程主要就是教基础的绘画知识以及创作的思考方式(根据报考的专业有极小的差异)。但不是所有人都会上这样的培训,因为即使上了,对于很多名校的录取率也是很低的,多低呢?就圣马丁的建筑来看(平面,工业设计会相对好进一些),100人左右的班可能就3个人(3人中还有两个最后实际去了AA),服装就更变态了。英国本科3年,Foundation就相当于把其他国家第一年基础部功能给取代了(大一基础部这种教学模式是美国学校开始的),但实际上其变成考前班后效率是相当之低,后文再说。
我和你一样也好奇,这么传奇的学校,学生究竟是什么水平?开学第一天下午,我们把桌子拼了一长条,70个人把自己的作业放在桌前。(手机丢了,我随便盗几张老师拍的照片)
<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80" src="https://pic1.zhimg.com/50/900bc04e17f6e8153924aeed79a2eb9c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00bc04e17f6e8153924aeed79a2eb9c_r.jpg"><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3.zhimg.com/50/ba10ae1dfde473f28db9ef3534353f16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a10ae1dfde473f28db9ef3534353f16_r.jpg"><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2.zhimg.com/50/721f4ebbc71575e804aac19a6004e1d5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721f4ebbc71575e804aac19a6004e1d5_r.jpg"><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2.zhimg.com/50/a227f8be8786e1f3157f37a909476bb5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227f8be8786e1f3157f37a909476bb5_r.jpg"><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80" src="https://pic4.zhimg.com/50/be7159f8f7933c7e1e2ed9b8b98082ef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e7159f8f7933c7e1e2ed9b8b98082ef_r.jpg"><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4.zhimg.com/50/03cfa2a3082b9cc6b0fab42d14405eeb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3cfa2a3082b9cc6b0fab42d14405eeb_r.jpg"><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80" src="https://pic3.zhimg.com/50/92d79d634346026a23aa9df99e458fd6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2d79d634346026a23aa9df99e458fd6_r.jpg"><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3.zhimg.com/50/0cc6e6eb9dceaef5996bf34aa6d5a1c2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cc6e6eb9dceaef5996bf34aa6d5a1c2_r.jpg"><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80" src="https://pic1.zhimg.com/50/8ee7e424b41e014ae3628374eb3b8230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ee7e424b41e014ae3628374eb3b8230_r.jpg">全班同学都震惊了,我擦,这真的是同一个作业吗????(其中有一张是我的)全班同学都震惊了,我擦,这真的是同一个作业吗????(其中有一张是我的)
类似第三图这种超写实,实际上还有好几个人画,只是很可惜我在老师的相册里面只找到一张。
<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2.zhimg.com/50/721f4ebbc71575e804aac19a6004e1d5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721f4ebbc71575e804aac19a6004e1d5_r.jpg">能达到这种水平的超写实在西方学生中是非常多的。留心一下每年招生季,招生的Facebook,有无数的学生捧着这样的作品问老师,我能进吗?如果学校愿意,它可以只录取这种绘画水平的学生,选择余地同样很大。这的确是绘画的功底扎实,而且这种学生之后的作业很容易做的非常出色,即使设计专业也是如此。能达到这种水平的超写实在西方学生中是非常多的。留心一下每年招生季,招生的Facebook,有无数的学生捧着这样的作品问老师,我能进吗?如果学校愿意,它可以只录取这种绘画水平的学生,选择余地同样很大。这的确是绘画的功底扎实,而且这种学生之后的作业很容易做的非常出色,即使设计专业也是如此。
<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80" src="https://pic1.zhimg.com/50/8ee7e424b41e014ae3628374eb3b8230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ee7e424b41e014ae3628374eb3b8230_r.jpg">但为什么还要招这样子的学生呢?或者你看前面那些画,大部分人从来都没有画过人,甚至有些学生都没有打算去尝试,直接用照片,用物体。大家也没有学过结构,也没有写生过人体(我可以肯定有人都没画过画),这样的作业有意义吗?

但为什么还要招这样子的学生呢?或者你看前面那些画,大部分人从来都没有画过人,甚至有些学生都没有打算去尝试,直接用照片,用物体。大家也没有学过结构,也没有写生过人体(我可以肯定有人都没画过画),这样的作业有意义吗?

请再上滑去看看Drawing的意义,对应到这几幅画,你又会如何评价?(忽视我那张乱入的,相比之下不是一张合格的作品)

今天国内很多人(甚至包括业内人士)还在把“真不真”作为一个评价标准,不用解释“结构对不对,多长时间能画的相对完整,光影对不对......”这些都是“真不真”的外衣。自照相技术发明那天起,这就注定不会是一幅画的评价标准之一。

好了,现在来看,英国有像国内一样系统的Drawing课程吗?(我认为一个系统的Drawing课程至少包含静物、人体的写生与临摹,而且应该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相互的评价之下进行)
答案是没有的。即使你看Fine Arts的课程也一样,搜一搜圣马丁大一Fine Arts的展,平面绘画都很少,基本是装置和立体雕塑,少量是行为艺术。
你会问是不是这部分的教学是在Foundation完成的?可以这样说,但你看看上面的图,其中大多是上过Foundation的。
我要再讲一次那个故事:开学当天,有学生问:“要怎么提高Drawing的技能?”系主任回答:“Practice!”
到这里这个问题基本讲清楚了,你可以打开《素描的诀窍》,然后边看边开始Practice了
------------------------------------------------------------------------------------------------------------------------------------------



为什么Foundation了一年,大家的Drawing技能没有多少提高呢?因为在这些学校看来,这种技能根本不必费时间教。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自然而然就会有提高。同时,Drawing的问题就那么几个,翻哪本书都差不多,不懂看书就好(国外教材大多靠谱,国内靠谱的人不会费神写这种基础教材的)。美术馆大量的藏品,喜欢什么风格,带上本子去临(我不会画手,就去National Gallery一个下午,顺着把觉得塑造的好的手临一遍,第二天再去临脚和衣褶。这点可能就是国内比较劣势的地方了)。因此,松散的Foundation状态下真的有人玩了一年。国内奉为至高无上的所谓抓型,结构,质感等等技能,在如此大的作业量下(一般情况那种sketch book也就是这边所谓的Research,所有专业无一例外一个月基本要交一本),你觉得需要,几年就掌握了。至于课堂教学在学什么,这与本题无关,不论述。

----------------------------------------------------------抒情分割线----------------------------------------------------------------
我要续一个非常个人的结尾。我要讲讲我最喜欢的一张作业。作业要求是这样的:给了我们一张地图,是一个市场(类似于我们农村赶集的一个定期开放的路边摊),我们要去这个市场买一个不超过5镑的东西,然后研究它,用15张画表现研究成果。
<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480" src="https://pic3.zhimg.com/50/92d79d634346026a23aa9df99e458fd6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2d79d634346026a23aa9df99e458fd6_r.jpg">这组画是我们学习委员画的(类似国内班长,负责班级各种日常琐事)。他随身会带着十几个色的儿童画彩笔,而且会用那样的笔做笔记。他的Foundation是在UAL的Wimbledon读的,这个学院以Fine Arts和舞台美术专业见长。

这组画是我们学习委员画的(类似国内班长,负责班级各种日常琐事)。他随身会带着十几个色的儿童画彩笔,而且会用那样的笔做笔记。他的Foundation是在UAL的Wimbledon读的,这个学院以Fine Arts和舞台美术专业见长。
很可惜我找不到他那次作业的图了,但是风格、感受和上图类似。我们当时小组互评,看见他的作业时没人知道画得是什么,全是非常凌乱线条(几乎没有色调,各种色彩都有?)或者各种色块。只有一张略微有个超人的形状。
那么他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一张硬壳包装纸,上面有一个蜘蛛侠,类似下图:
<img data-rawheight="900" data-rawwidth="1440" src="https://pic4.zhimg.com/50/f8437268d86437e2548d8c39161b77c7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8437268d86437e2548d8c39161b77c7_r.jpg">当然那张包装纸颜色比这个凌乱粗糙多了,上面某处应该印着made in China。

当然那张包装纸颜色比这个凌乱粗糙多了,上面某处应该印着made in China。

就他的作业评分,我和小组同学吵到下课,即使当时英语水平,可能同学根本听不懂我说什么。
同学一致认为按照作业标准这个作业应该得低分,我说他的画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抓住了物体带给我们的最直观感受,并且用画面给了我们相同的感觉,这难道不是视觉艺术的追求吗?
当然,最后小组投票表决,我输了。
我后来一直在想儿童画和很多抽象作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我们看幼儿园小朋友们画”爸爸妈妈“:妈妈就是长头发,爸爸比妈妈高,妈妈穿着裙子,四肢就是四个长条,脑袋就是一个圆圈放在身子上......你可以说结构不对,比例不对,没有光影等等,但是你知道这是人。这就是人,或者爸爸妈妈这个形象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我们会记得手指如何精巧的连接,盆骨如何微妙的支撑吗?
我们刻苦练习,经过多年学习之后掌握了各种技法,使我们的画”真实“”漂亮“。每次开始绘画,我精细的考虑构图,形状,黑白灰,光影。很多时候画到一半,我会感觉很失落,我实在记不起当初我为何开始,我该在什么位置加重笔墨,来引起共鸣。我们早就忘了当初看到这个物体的第一感受,或者我们早已习惯忽略这种感受了,这种感受片面、”不真实“。

所以我一直记着这幅作品。真正最难实现的:不是表现了某种思想,而是引发了相同的感受,更难得的是加强了这种感受。
这也是UAL教会我的一个原则:不论用任何形式、手段、媒介,去带观者体验你所要表达的想法。

后来,我们有一个作业,很长一段时间纠结于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平面绘画手段表现气味?大讨论之后,系主任是这样说的:”你们想想动画片里,是怎么表现闻到香味的?那会是一阵有着优美曲线的烟雾,有时还带着手,勾勾你鼻子。然后主人公就随着手指,飘到了窗台的蛋糕边

回答(2):

简单点说,从伯里曼到霍加思主要是系统的解决人体结构与运动规律,是艺用人体的优秀模式。从素描诀窍到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主要是解决的是艺术眼光和法则训练方法,目的是解决现代西方美术的基础问题,也大致可以看做是西方美术基础教育——诀窍里面的画在严谨程度上确实不够,但里面所介绍的方法才是核心。——我们的教育是把人体作为最高目标却忽视正确的过程(分析、解剖、结构),以创作为最高目标却只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法则。

2.从美术史的角度看——西方艺术从文艺复兴开始,就系统的解决了造型问题。正确的素描一度是美术的核心内容。系统的训练,特定的题材,严谨的态度几乎是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法则。直到印象派颠覆了艺术的传统,艺术家开始拥有了更加宽泛的自由。艺术家开始从造型的各个方面尽可能的进行探索,并逐渐深入到内心与思想深处。

3.国内美术教育由于种种原因,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派成为标准模式——课程设置基本是按照苏派契斯恰科夫所创立学院派模式为正统。就是我们熟悉的几何、静物、石膏、人体。国内接触过美术的同学基本是这个路子出来的。虽然苏派模式从85新潮开始就受到广泛质疑,但这些基础依然是美术专业筛选学生的重要标准。

4.苏式美术教育是从西方传统中吸收营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我们花了近百年进行的所谓正确的训练,直到现在也不过是看着西式学着苏式想着中式的大杂烩。——说到底是不自信与不纯粹。

也许有一天我们开始珍视自己的内心,能够诚恳且执着的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我们才能够不把自己看低,也不被别人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