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系列俗称"两对半",它是诊断乙型肝炎最基本的检查。如何看"两对半",有何临床意义,请看以下内容后就会明白:
HbsAg(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一般来说,这种人有一定的传染性,滴度越高,传染性越大,但还要结合其它项目综合分析。
抗-HBs(表面抗体):为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表明患者已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HbeAg(e抗原):其阳性是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志,病情活动性较强,传染性较大。
抗-Hbe(e抗体):抗-HBe的出现意味着免疫力的产生,传染性显著降低,病情出现好转。
抗-HBc(核心抗体):阳性者代表正在感染或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两对半"在实际检测中,常出现下列几种变化组合: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临床意义
+ - - - -
急性感染之潜伏期。
+ - + - -
乙肝早期,传染性强,需作隔离和治疗。
+ - + - +
临床上习惯称为 “ 大三阳 ” ,见于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复制多,传染性强,需作隔离和治疗。
+ - - - +
见于急性或慢性乙肝,还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 - - + +
此种情况提示乙肝急性期病毒复制转慢,疾病趋向好转,无症状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仍能复制,传染性低,需继续治疗与保护,争取完全康复。
- - - - +
提示患者处于 HBsAg 和 HBeAg 消失,抗 —HBe 和抗 -HBs 尚未产生的间隙期,无传染性。
- - - + +
表示感染后已恢复。
- + - + +
表示感染后已恢复。
- + - - -
接种疫苗或曾感染过。
没有必要做DNA测试,也没有传染性,完全可以怀孕.一定要注射疫苗.
人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解毒,但与其他器官比起来,很多人对它的保健重视得还不够。怎样才能通过合理饮食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呢?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哪些食物能益肝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刘东莉告诉记者,保护肝脏,总的营养原则是适量摄入蛋白质、少量脂肪、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必不可少,但不要过多,可以吃一些瘦肉、鱼类、乳类、花生、豆类等。高脂肪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吃得太多还会导致脂肪肝,人们日常饮食宜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具体来说,有益肝脏的食物有几种:
燕麦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
玉米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海带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汁中的胆固醇。
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血中胆固醇量,阻止血栓形成,并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牛奶因含有较多的钙质,可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洋葱不仅具有杀菌功能,还可降低人体血脂,防止动脉硬化。
甘薯能中和体内因过多食用肉食和蛋类所产生的过多的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起到降脂作用。
另外,含维生素丰富的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鲜枣、胡萝卜也是强肝的食物。
哪些食物会伤肝
酒是许多人喜爱的饮品,但过量饮酒是对肝脏有很大损害的。各种酒类都含有或多或少的酒精,饮酒后,酒精能直接损害肝细胞的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若是肝病患者酗酒,病情就会恶化;同时酒精进入人体,90%以上要在肝脏代谢而生成有毒性的乙醛,乙醛也有损害肝细胞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少饮酒。需要强调的是,肝病患者的肝功能不能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在治愈后的几年当中仍不宜饮酒。 各种方便食品等都可能加有防腐剂等,这些防腐剂对肝脏解毒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是无害的,但对肝脏解毒能力较差的肝病患者来说则会带来不良影响。
肥肉、羊肉、狗肉,蛋白质含量非常多,属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加重肝脏的负担,吃得太多会导致脂肪肝。
慎食辛辣。葱、蒜、韭、姜、椒等辛辣调味品,含有蒜素、姜素等有毒之物,可直接损害肝细胞,正常人吃多了会上火,如果肝病患者摄入过多,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食用时需要注意。
适量吃肝可强肝猪、羊等动物的肝脏常被称为“强肝食品”,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呢?中国营养学会保健食品分会研究员徐琪寿认为,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理论,适当地吃一些肝类食品,会起到保护和强化肝脏功能的作用。
动物肝脏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含有的是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对于人的肝脏,尤其是处于病态的肝脏,这些优质的蛋白质是最理想的蛋白质源;其所含氨基酸也与人体接近,较易被吸收利用;所含的多种维生素也高于猪肉。同时,动物肝脏还有大量的泛酸和矿物质,除铁之外,有丰富的磷、钙、锌等,所以“吃肝补肝”有一定的道理,以肝补肝不仅能补充营养,对肝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修复作用。
猪肝是主要的肝类食品,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十分合理,每100克猪肝含蛋白质21.3克,脂肪4.5克,碳水化合物1.4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牛肝、羊肝、鸡肝也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食品,这些食物含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的含量较高,是护肝、帮助肝细胞恢复的最佳选择。但徐琪寿研究员告诉记者,吃肝补肝虽然有道理,但人们也不要对这一类食物过于依赖,且不可过量食用,吃任何食物都是适度为好。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结论:(在肝功正常下)这是1.5阳乙肝病毒携带者,暂可不必治疗;你提供的五项中第二和第三的次序应调换一下;不知你的咨询目的是什么;以下只是单纯的化验分析。
两对半”的一般知识:
在我国医院同行业给“两对半”的5项指标的正常排列是:①HBsAg(乙肝表面抗原)、②抗-HBs(乙肝表面抗体)、③HBeAg(乙肝e抗原)、④抗—HBe(乙肝e抗体)、⑤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在两对半中本应还有一项,核心抗原(HBcAg),因核心抗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清中不能表达,检测困难,故只能检测两对半而不能检测三对,所以称为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就是我们常称的“澳抗”。 当五项全部阴性,说明没有感染过乙肝,属于健康者;如出现抗-HBs阳性,或抗-HBs和抗-HBc阳性,上述情况可能是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后治愈而出现的保护性抗体。
老百姓又将第一、三、五项阳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称为“大三阳”,将第一、四、五项阳性(HBsAg、抗-HBe、抗—HBc)称为小三阳。还常见一种,一项和五项阳性(指HBsAg、抗-HBc阳性)称1.5阳。如果有这几种情况,肝功能正常,即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以下就是我对你提供的五项逐一分析:
一、HBsAg:乙肝表面抗原。它的阳性值是大于或等于0.05。它是乙肝两对半中的第一项,它的阳性说明是体内有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存在,现在正被感染;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
二、HBsAb:乙肝表面抗体。它的阳性值是大于或等于10。它是乙肝两对半中的第二项。我国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体。它的阳性是件好事,说明是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后治愈而出现的保护性抗体。它是强大的防火墙。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自身产的乙肝表面抗体要比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的乙肝表面抗体要好、要持久哟
三、HBeAg:乙肝e抗原。它的阳性值是大于或等于1。它是乙肝两对半中的第三项。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它的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正在体内活跃复制,病毒含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
四、抗—HBe:乙肝e抗体:它的阳性值是小于或等于1。它是乙肝两对半中的第四项。它的阳性同上也是件好事,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它是全球人都想通过药物又没副作用在乙肝病人体内产生出来的,它是有效的杀毒软件。几月或几年会自行消失.
五、HBcAb:乙肝核心抗体。它的阳性值是大于或等于1。它是乙肝两对半中的第五项。HBcAb的阳性意义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在体内也许有病毒,也许没有。
六、要强调的是,注射乙肝疫苗的首要条件是两对半的5项全是阴性,半年以后的结果是只有第2项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其余4项为阴性。乙肝疫苗不是治疗的药物,而是被灭活的病毒,象你目前体内已经有乙肝病毒,就不别再浪费钱用再打了。
楼主,乙肝五项第一、五项呈阳性,有两种可能:
(1)急性HBV(乙肝病毒)感染;
(2)慢性HBsAg携带者;
楼主建议您检查个肝功能全套及HBV-DNA,PCR,以确定有无病毒复制。
如果肝功能正常,没有病毒复制,您尽可放心。
则说明您是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检查肝功能,生活及饮食适当注意就好。
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跟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确实情总还不错!!你这应该是小三阳转阴而到个这结果的吧?照你这种情况看来是有很大可能全愈哦!平常多注意一下,再接再力的努力,一定会全愈的。
祝:早康!
(1,5阳性属于是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阶段,传染性比较弱.建议你定期复查)
您好!建议查一下HBVDNA,若为HBVDNA阳性有传染性,反之则无传染性。若HBVDNA阳性并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应考虑做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若HBVDNA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则无需治疗而以定期复查为主。
从目前对乙肝的治疗科技来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几乎不可能转阴,因此,你的情况从治疗的可能性角度看,应算是治愈,已经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因此建议HBVDNA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