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

2025-04-20 19:17:0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梅毒的诊断依赖病史、症状、体征,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梅毒感染者一般至少会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抗体,临床上主要采用RPR等方法检测,优点是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缺点是非特异性:另一种是梅毒特异性抗体(TPHA),临床上主要采用MHA—TP、TP—EIJlSA、盯A—ABS等方法检测,其特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机体若无梅毒抗原刺激,一般不会产生TPHA抗体.而如产生r抗体,则可能在体内存在很长时间甚至终生携带。 不管是特异性抗体检测还是非特异性抗体检测,都会不同程度受到试剂、操作环境、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RPR等方法进行过筛试验,出现阳性者再用TPHA等方法进行确认试验。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还需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不洁性行为史综合确诊.因为发现除梅毒外,许多其他疾病也可导致梅毒化验结果阳性.如:生殖器疱疹,艾滋病,丙型肝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等。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HA),这种抗体一旦产生,终生是阳性的。另一种实验是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检测(RPR),这种抗体敏感性非常高,感染四周以上就能检查出来.。95%的梅毒病人都会呈阳性反应;但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硬皮病)及孕妇等也会出现假阳性反应,但一般较弱。RPR可以按照病情感染的严重程度,滴度也会发生变化。通过观滴度的变化即可诊断是否是活动性梅毒感染?以及治疗后疗效反应怎么样,但是这种方法不是很完美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梅毒治疗后,痊愈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我们必须通过三年观察期,最后才能判断梅毒是否痊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所使用的梅毒诊断方法还是不完善。
一般说的滴度的检查是指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的滴度,它是判断梅毒愈后的标准,阴性就说明已愈。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HA)是诊断的确诊试验,部分患者治愈后仍可终生阳性。这两个试验结果要结合来看:
第一种情况: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1:40以上,为正在感染梅毒。
第二种情况: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1:40以上,为既往感染梅毒。即便治好了,终身携带抗体。故RPR试验一般用于梅毒的诊断筛选,阳性时应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加以确诊。

回答(2):

梅毒一般都是通过性接触或血行传染的,早期在接触部位出现硬结节、溃疡,不痛。通常在治疗之后,医生都会为患者定期复查RPR滴度,我以前也得过,光打青霉素不行,复发,后来用淋/梅/舒/转/阴/组/合/现在一直没复发

回答(3):

梅毒抗体阳性的话,是这样,如果检测决定是梅毒抗体阳性,那就意味着你感染过梅毒。那么分两种情况,一种你说我不知道,我从来没有感染过梅毒,那我的抗体怎么阳性呢?那这时候的话就应该诊断你叫隐性梅毒,就是你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你的抗体是阳性的,这就叫隐性梅毒,这是需要治疗的。那么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以前得过梅毒,我治好了。但你要查的话,梅毒抗体依然是阳性,因为梅毒的特异性抗体它是终生阳性的,你只要得过梅毒,一辈子都会阳性。你这时候查过,那你就会跟医生说,说我治疗过,我只是特异性抗体阳性,非特异性抗体阴性。这种的话想治疗好治愈的状态,梅毒特异性阳性存在这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