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朝的李贤: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
曾祖富,魏太武时以子都督讨两山屠各殁于阵,赠宁西将军、陇西郡守。祖斌,袭领父兵,镇于高平,因家焉。父文保,早卒。魏大统末,以贤兄弟著勋,追赠泾原东秦三州刺史、司空。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
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
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子端嗣。
--------------------- 周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李贤传
2,大唐太子李贤: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
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
神勣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
-----------------旧唐书章怀太子传
3,大明李贤:
李贤,初名丑驴,鞑靼人。
元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来归,通译书。太祖赐姓名,授燕府纪善。侍燕世子最恭谨。
“靖难”师起,有劳绩,累迁都指挥同知。凡塞外表奏及朝廷所降诏敕,皆命贤译。贤亦屡陈所见,成祖皆采纳之。
仁宗即位,念旧劳,进后军都督佥事,再进右都督,赐赉甚渥。
寻召见,悯其病,封忠勤伯。食禄千一百石。
寻卒。
------------------------ 明史 列传第四十四
4,大明李贤:
李贤,茂国公李彬子,凤阳人。
嗣丰城侯,宣德三年从出塞,还修永宁、隆庆诸城。
正统初,镇大同,寻守备南京。
景泰二年卒,赠丰国公,谥忠宪。
----------------------- 明史 卷一百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二 李贤传
5,大明李贤: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
成化二年三月遭父丧,诏起复。三辞不许,遣中官护行营葬。还至京,又辞。遣使宣意,遂视事。
其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希望能帮到你
北魏河西郡公
李贤(502—569),北周时人,祖籍陇西成纪。因其祖父镇兵镇守高平(今固原原州区),故迁居高平。北魏孝庄帝时,李贤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曾被授予都督之职、原州刺史。任原州期间,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因而被加授骠骑大将军。此后,宇文泰封他河西郡公,职高位尊,显赫一时。后因侄儿李植谋杀宇文获而受株连,被免职。不久又恢复了爵位,并升河州总管。卒后赠柱国大将军。其子李端继承爵位,后死于战事,追封襄国公。
唐章怀太子
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
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1] 为太子期间多次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2] 李贤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检李贤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明内阁大学士
李贤(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大学士,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并著有著《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书。邓州人称李贤为“李阁老”,他的祖父李威,父亲李升,也因之受到皇封,合称“邓州三阁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五月,李贤染病不起,同年十二月病故,享年59岁,宪宗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明忠勤伯
李贤,初名丑驴,鞑靼人。元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来归,通译书。太祖赐姓名,授燕府纪善。侍燕世子最恭谨。“靖难”师起,有劳绩,累迁都指挥同知。凡塞外表奏及朝廷所降诏敕,皆命贤译。贤亦屡陈所见,成祖皆采纳之。仁宗即位,念旧劳,进后军都督佥事,再进右都督,赐赉甚渥。寻召见,悯其病,封忠勤伯。食禄千一百石。寻卒。
明朝丰国公
李贤 ,茂国公李彬子,凤阳人。嗣丰城侯,宣德三年从出塞,还修永宁、隆庆诸城。正统初,镇大同,寻守备南京。景泰二年卒,赠丰国公,谥忠宪。
国民革命军东北剿总少将工兵第三团团长
李贤(1911-1975) 辽宁沈阳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东北剿总少将工兵指挥官兼工兵第三团团长。
唐章怀太子(655年-684年),名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李贤在胞兄李弘死后继立为皇太子,后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武则天主政后,为防备废太子在外有所图谋,派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监控。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拘禁,逼其自尽。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恢复其“雍王”亲王爵,在流放地下葬。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加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又追加“皇太子”地位,谥“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