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是幼儿进餐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挑食会引起幼儿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挑食成了教师和家长最担忧的问题。然而,怎样帮助幼儿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呢?
一、幼儿挑食的原因
●食物自身的特点
某些食物的特殊味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喜爱的。如豆腐的苦味,香菇、韭菜、洋葱和大蒜的香味,鱼的腥味等,不少幼儿都不能接受。另外,幼儿的牙齿正处于生长阶段,他们在吃瘦肉、青菜等有纤维的食物时会塞牙,遇到某些偏硬、偏韧的食物可能咬不动,这也导致他们排斥这类食物。
●家长的不良示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因此,家长对食物的偏好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相似的饮食偏好。
●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有的孩子爱吃零食,每天回家后都会吃很多饼干、薯片、巧克力之类的食品。等到吃晚饭时,孩子已经吃饱了。面对一桌饭菜,他们只挑些喜欢的菜,久而久之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
●家长的过分迁就
一部分家长会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强化了幼儿对某些食物的排斥心理。如孩子不肯吃青菜,家长就尽量不烧青菜,还要关照教师:“我家孩子不喜欢吃青菜。”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孩子在潜意识里排斥青菜。
●孩子的心理作用
有些食物本身并不难吃,但孩子由于心理作用而拒绝、排斥它们。比如动物内脏、鸭血等,许多孩子出于联想,认为这些食物不干净、有异味,因此根本不愿尝试。
二、逐步帮助幼儿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1.给家长的建议
●创设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家长准备饭菜时可以鼓励孩子共同参与,有意识地让他们看一看菜肴的加工过程。这样会使孩子对美味的菜肴充满向往和期待。家长在用餐前可以让孩子听听欢快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
●家长的积极示范
有时孩子不愿尝试某种食物是因为对其不熟悉、不了解。比如家里平时就不吃胡萝卜,孩子在幼儿园吃时大多会排斥。因此,家里平时的饭菜应该相对多样化一些。遇到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家长更应该在孩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激发孩子进食的兴趣和愿望。
●注意食物的巧妙搭配
针对挑食的孩子,家长可以巧妙地搭配各种食物,把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食物进行“完美组合”,也可将他不爱吃的食物来个“大变身”,以唤起孩子的食欲,使他乐于尝试各种食物。
●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
每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家长不妨对孩子不爱吃的食物作一研究,了解它对孩子生长发育的作用,再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如个子矮小的孩子不愿喝牛奶,你可以告诉他:“喝了牛奶能快快长高”;经常感冒的孩子不喜欢吃大蒜、洋葱,你可以告诉他“它们能把身体里的病菌统统打败”等。
不会撒娇de鱼 16:49:02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挑食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掉的,这需要家长具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家长应坚持鼓励和引导,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进餐习惯。
2.给教师的建议
●尊重幼儿
幼儿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果勉强进食,不但会产生心理障碍,也不利于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接纳幼儿对食物的偏好,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改掉挑食的习惯。
●激发幼儿食欲
食物的色、香、味、形等刺激可使人产生条件发射,分泌大量消化液,引发食欲。由此,在每次吃饭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请一个幼儿来介绍菜谱,并让大家说一说菜的营养,闻一闻菜的香味。这样,幼儿的食欲可以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幼儿对食物的偏爱和挑剔。
●鼓励幼儿多吃一口或允许只吃一半
如果幼儿实在吃不下去,教师就鼓励他们“多吃一口”,或是把他们碗里的饭菜去掉一半,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比较轻松地吃完另一半。
●在平时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教师可以在日常谈话时与幼儿讨论、交流与食品有关的话题,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绘画、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如故事《露水蘑菇》《萝卜不见了》,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长成一个棒娃娃》,歌曲《扮家家》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挑食(偏食或拒食)是幼儿常见的坏毛病,如果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导致孩子摄取营养不足,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养成他们任性违拗的坏习惯。
孩子挑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因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而挑食(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须过虑,只要注意在孩子病好后及时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即可);
2. 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或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3. 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孩子受了偏食意识的影响而自然地加以模仿;
4. 家长对孩子的身体过于关注,经常强迫孩子进食某些营养食品,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反感。
以下给出几个防止或纠正孩子挑食的方法,供家长参考:
避免进食前的剧烈运动
孩子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后是没有食欲的,如果此时就餐,孩子必然会挑挑拣拣,长此以往,易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
孩子天生就对餐前的准备工作感兴趣,家长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洗菜、拿佐料。面对自己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很开胃。
给予孩子独立进食的机会
二三岁的幼儿会产生独立进食的要求,家长不可因担心孩子吃得不够,或弄脏衣服、地板而忽视了孩子这一心理需求,进而使孩子失去对食物的兴趣。
当然,家长在训练幼儿独立进食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各个年龄段的能力。对于较年幼的孩子,练习进食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二三岁的幼儿,自己拿起汤匙吃5分钟后就可能因累了而不愿再吃。如果家长认为他吃的分量不够,可以再喂他,让他吃饱吃好;最好不要勉强他继续练习,否则同样可能导致挑食、拒食。
制造进餐时的和谐氛围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因为恐惧、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家长应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
避免让孩子挑食的行为得逞
小明不吃牛肉,妈妈怕他饿坏了,立刻为他预备别的食物,小明的挑食行为得逞,坏习惯就会由此养成。相反,假如妈妈告诉小明牛肉很好吃,全家都爱吃,吃了以后身体会强壮,而且这个时候只有牛肉吃,不吃就要饿肚子。这种积极、坚定的态度就会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为。
避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不少家长习惯于每次吃东西时问孩子:“你喜欢吃这个吗?”“你喜欢吃什么呀?”这些问题容易给孩子挑食的机会,是不必要的。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吃饭时,家长要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可以边吃边赞:“真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后会主动地模仿。
为孩子树立效仿的榜样
幼儿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当然,在树立榜样时避免幼儿间的妒忌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华不吃鱼,但大伟最爱吃鱼,成人可在大伟吃鱼的时候说:“大伟真是好孩子,大伟爱吃鱼,又健康又聪明,我知道小华也会像大伟一样,喜欢吃鱼的。”这样说既使小华有了效仿的榜样,又避免了对他的打击。
对孩子进行巧妙诱导
小珍不爱吃鱼,但最爱吃火腿蛋。妈妈就把鱼放进火腿蛋里,请小珍吃。最初放一点点,渐渐把鱼的分量加多,结果小珍爱吃的“火腿蛋”,其实已经变成了“火腿蛋和鱼”。这时妈妈不妨告诉她真相,然后说:“小珍原来是喜欢吃鱼的!”
当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就称为挑食。
挑食对儿童的影响
人体健康成长需要六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造成孩子挑食的主要因素
1. 受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小孩随着父母不吃这个而爱吃那个父 母有挑食毛病,子女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
2. 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不能按时定量进餐,吃零食太多,就会影响食欲,俗话说饿吃甜如蜜,饱时蜜不甜。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有饥饿感觉,吃饭就香。如果不是定时吃饭,而是点心,锅巴,饼干,各种饮料,乱吃乱喝,胃内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这样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没了食欲,再好的东西他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
3. 孩子的口味与成人不同:孩子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大都味浓, 调料翻杂。这些饮食问题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
4. 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某些元素缺 乏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和铁缺乏是常见的引起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另外患病期 间服用各种药物其副作用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
对策 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如下办法:
1. 避免大人的挑食习惯影响孩子。父母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不再挑食,从 而带动小孩合理进食。
2. 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 顿吃饱。
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
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当宝宝食欲不振的时候,妈妈可能会担心宝宝要生病了。但是,你是否知道,绝大多数食欲不振却是不必过于担心的非病理性因素所致。
当宝宝食欲不振的时候,妈妈可能会担心宝宝要生病了。但是,你是否知道,绝大多数食欲不振却是不必过于担心的非病理性因素所致。
欣欣自从添加辅食以后食欲总是时好时坏。开始的时候,欣欣吃辅食吃得很多,奶吃得少。 突然有一天欣欣抱着奶瓶吃得特香,反而给她吃饭成了一大难题。如今欣欣已经1岁多了,每天3次奶吃得光光的,吃饭还是保持几个月的时候那一点点的饭量。欣欣妈妈又开始发愁了,欣欣真的是食欲不振吗?
不必要的担心
宝宝的食欲真是一个让妈妈永远无法破解的谜题。妈妈们担心孩子食欲不振会营养不足,甚至是生病的前兆。其实很多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宝宝进食量比别的同龄孩子小,宝宝摄食量只要与其年龄相当就是正常的。
由于遗传、环境、体型、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正常宝宝对营养需要量个体差异性其实很大,食欲必然也有差异,所以妈妈切不能互相比较孩子的进食量,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食欲不振。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食欲不振”是小儿进食量与家长期望的进食量有差异,而被误认为是食欲不振
宝宝的食欲不稳定
宝宝的食欲有时可周期性轻度增减,这些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宝宝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厌食或食量减少,这是由于机体为了调节体温,较多血液流向体表,内脏器官供应相对减少,以致影响胃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加上天气闷热,小儿休息、睡眠欠佳,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这些均影响到胃肠道的活动;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大量饮水,使胃液被冲淡,以至食欲大减。
对喜爱的食物失去兴趣
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经常影响到食欲。在没有情绪不佳、健康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不需要过于介意。
不肯吃饭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能从米饭以外的食品中(如面包、面条、甘类)获得相同的热量,那么便不会造成任何问题。有时孩子会由于某些原因(身体不舒服或上顿吃得过饱)而食欲不佳,这时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如果这顿让他饿一餐,也许下顿会吃得更香。
什么造成食欲不振
宝宝产生食欲不振现象时,妈妈应先注意是否有以下的情况发生:
不会撒娇de鱼 16:49:17
*疾病和微量元素缺乏
*宝宝可能因为身体不舒服、口腔疾病、缺锌等导致食欲不振。
*不良习惯和饮食安排。
平时已养成吃零食习惯,对吃饭感到没有滋味。点心的给予方式不适当,用餐的时间不规律,饭前饮用过多的牛奶、果汁等饮料,都会让宝宝吃饭的时候食欲不振。
*咀嚼能力不足
辅食添加不合理,有的孩子从小没有锻炼咀嚼,吃什么都囫囵吞下,碰到稍硬的食物,不是吐出就是含在嘴里。家长为了让孩子将食物咽下,就给喂大量汤水,冲淡了胃酸。久而久之孩子食欲减退。
*身体、情绪不佳
运动量不足。活动量不够,食物尚未完全消化,没有饥饿感。宝宝过于疲劳或过度兴奋,吃饭时想睡觉或无心吃饭,影响食欲。
*不当的养育方法
养育的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过分娇宠、放任的情形?用餐时母亲有没有过度地强迫幼儿用餐?有没有给幼儿制造一个愉快的用餐气氛?……一起吃晚餐,孩子更优秀
打开食欲我支招
*补充微量元素
宝宝经常表现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等。如果宝宝有这些情况发生,应带宝宝马上去医院,如果缺锌等,补充微量元素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疾患,增加食欲。
*健脾开胃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与小儿脾胃功能不好有关,治疗上可以服用健脾和开胃的药,如小儿康和小儿喜食糖浆,还有一些中成药也是有这个作用的。同时父母还可以带宝宝去中医那里给宝宝按摩,效果也不错。
爱心提示
食欲不振幼儿与食欲良好幼儿的体格及一般状态比较研究显示如下:
食欲良好的幼儿较易熟睡、活动量较大、情绪也较为稳定。食欲不振的幼儿较易醒来,同时较易发生便秘的现象。
食欲不振幼儿与食欲良好的幼儿,其出生时的体重并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孩子的发展,食欲良好的幼儿的发育情形远较食欲不良幼儿良好。
如果想让你的宝宝多吃一点,我这里有几个妙招,希望与你一起分享。这些平时对我的孩子很灵的。
妙略1 欲擒故纵
虽然妈咪心里想让宝宝多吃一点,但脸上却是一副不露声色的表情,神色自然地先和宝宝说些非常有趣的事儿,根本不提有关吃饭的问题。即使提也只是限于“这饭的味道真好,你猜猜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宝宝不停地猜呀猜,从中感到乐趣,心里因此留下愉快的进食记忆,一点儿都不觉得吃自己不喜欢的饭是件令他很讨厌的事。
妙略2 游戏“战术”
根据宝宝的喜好做他喜欢的游戏,如果宝宝喜欢玩打仗,在把他不喜欢吃的饭菜摆上桌后说:“这些吃的就是敌人,它要向我们进攻了,让我们赶快把它消灭。”宝宝一听便会来了劲头,妈咪还可按饭菜里的不同东西继续编故事,如这块肉是敌人的司令,先把他消灭了,再端敌人的老窝--喝汤。并告诉宝宝,吃光了这些东西就证明你胜利了。为了赢得胜利,宝宝会很快投入到进餐中。但游戏要经常依宝宝的兴趣变换花样,以免宝宝厌倦。
妙略3 使用餐变得有趣味
*让爱挑食的宝宝和妈咪一起做他不喜欢吃的饭菜。先带他去购买,如果是豆角,回来后就给宝宝一个择豆角的机会。待饭菜做好后,宝宝会特别关注有自己参与的这顿饭,他为自己能帮妈妈做菜感到自豪,于是会尽可能地多。
*宝宝每吃一口,妈咪就给他一块积木,等宝宝吃完,所得到的积木便能搭一座城堡了。
*妈咪可在盘子底下贴上一张很可爱的粘贴画,然后告诉宝宝,只有把这些饭菜吃光了,你才会看到的。宝宝通常对什么都很好奇,尽管眼前的饭菜不喜欢,但为了满足好奇心就会尽力去吃。
妙略4 经常变换宝宝所讨厌食物的做法
比如宝宝很讨厌吃鸡蛋,妈咪千万不可硬逼着宝宝吃,而是应把鸡蛋变着花样做,如水煮蛋、鸡蛋炒饭、蒸蛋羹等;不爱吃蔬菜,可把蔬菜剁碎后包在面食里,大多宝宝都喜欢吃带馅的食物,同时注意加强食物的色、香、味、形。
妙略5 不让宝宝随便选择
宝宝一上餐桌,面对摆着的多个菜,妈咪不要先问他想吃哪个菜,而是问他想吃菠菜还是胡萝卜;如果宝宝吃饭时只是挑自己喜爱的吃,别的菜一点都不去动,妈咪可做一个宝宝最喜欢吃的菜,吃饭一开始,先把别的菜都夹上一点,放在一个小盘子里,告诉他只有把这盘菜吃光了才可以再吃喜欢的菜。宝宝为了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只好把盘里的吃光。妈咪可在一旁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宝宝介绍这些食物对身体的好处,这样有助于宝宝由不爱吃到逐渐爱吃,也许还会突然发现这些令他讨厌的菜并不那么难吃,由此改变以前的偏见。
妙略6 宝宝做得好时及时鼓励
即使宝宝不爱吃或从未吃过的菜,餐桌上妈咪最好让宝宝都尝一尝。也许仅能尝一点点,但这样做能使宝宝吃更多品种的食物,并能发现更多喜欢吃的东西。当宝宝这样做了,妈咪一定要及时赞扬和鼓励,如给他一件意想不到的小礼物,让宝宝十分惊喜。待过几天,要求宝宝多品尝一点,以后逐渐增加品尝的量,如果不这样就得不到奖励,即使他吃了很多别的菜。这样,宝宝慢慢地就会接受更多的或不喜欢的饭菜。
首先应确定是否为厌食症。许多家长自认为孩子吃的少,而实际进食的热量完全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这不能算厌食症。真正的厌食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进食量低于其生理需要的热量并出现消瘦及体重偏低等。厌食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一些消化道疾病可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引起厌食,如胃炎、肠炎、肝胆疾病等。其次长期感染或慢性疾病如克汀病也可引起厌食。这两种情况均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再调整消化功能。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对消化道会产生某些副作用亦可引起厌食,必须停用这类药物。微量元素缺乏如低锌症亦可引起味蕾萎缩,代谢失常而致厌食。对此必须补充锌制剂。但最常见的为习惯性或精神性厌食。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两代12只眼睛在精心照看着一个孩子,唯恐孩子“吃的”不好。于是哄诱,勉强甚至强迫孩子进食,结果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强迫进食越不吃,终致厌食。对这种厌食,家长必须改正强迫进食的习惯。仔细观察,但要让孩子感到你并不注意
他进食的多少。利用其越不给越想吃,别人吃他也想吃的小儿心理改变其进食习惯。对幼儿期以上的孩子,在吃饭时,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各摆一份食品,对孩子吃不吃,吃多少一概不理睬,进餐毕一律拿走,此时反而激起小儿想吃东西的愿望。此外,可适当应用一些能改善肠道功能的中、西药物,并严格控制糖等零食的摄入,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
何谓厌食须弄清
厌食,其实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
厌食还要与畏食区别开来。虽然这两者都是食量减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饥肠辘辘。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口咽溃疡、牙痛、吞咽困难或腹痛等原因,进食时觉不适,畏惧和拒绝进食而致食量减少。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复正常。
此外,有些家长总喜欢将自己的小孩与邻居、同事的小孩相比,自己儿女的食量稍少,便怀疑小孩“厌食”;或喜欢人为地给小孩定个食量标准,达不到标准,就认为是“厌食”。
殊不知,每个小孩的消化吸收能力、热量的消耗有个体差异,所需营养素的量也就略有不同,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只要小孩的体重增长合乎标准,精神、反应佳,所进食的量,就已合乎他自己的需要。如果强迫进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会真的弄出个厌食症来呢!
不会撒娇de鱼 16:49:20
寻根究底查病因
大多数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因此,对厌食的儿童,首先要检查一下,该患儿平素有无零食过多?餐前有无饮用大量的饮料?进食时有无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边听故事、边看电视边吃饭等等。这种不良的习惯,可以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患儿食欲减退。
其次,部分患儿的厌食,是家长长期强迫进食的恶果。这些家长往往不了解小儿个体之间食量及体重增长的差异性,不了解小儿的增长速度及食量的增加等,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不了解某些小孩体格瘦小是家族遗传的正常现象;更不了解小孩也需要经常换换胃口,不愿意长期进食一种固定的食物。因此,他们常常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小等等,因而采用“高压政策”,甚至竹鞭在握,动辄责骂,强迫小儿进食。这种做法,大大影响了小儿的情绪,产生了“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另外,多种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厌食,这可能与发热、病原体毒素的作用有关。大家比较熟悉的病毒性肝炎、结核、肠道寄生虫、贫血等疾病,都可有厌食表现。身体各系统、器官有病,尤其是消化系统受累时,均可使消化机能降低。所以小儿厌食,要及时找医生诊治,不应胡乱用药,以免耽误病情。缺锌也可导致厌食。这是因为缺锌影响了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味觉素的合成。还可使唾液中磷酸酶减少及粘膜增生,阻塞产生味觉的神经———味蕾,使味蕾的功能减退。
所以,若厌食的小儿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可做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
对因治疗除病根
在弄清了厌食症的病因后,对此症的防治就比较容易了,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厌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接受治疗,根据原因对锌缺乏的小儿,合理使用锌剂,可使食欲很快得到改善,平素亦可在改善食谱上多下功夫,尽可能使食谱多样化,做些美味可口、容易消化的食品,以刺激小儿的食欲。这里着重谈谈由不良饮食习惯和精神因素所致厌食症的防治。
如上所述,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厌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在餐前,不应该给小儿进食零食,以免影响食欲;餐前饮用过多的饮料,可使胃酸和消化酶稀释,胃肠肌张力下降,故要避免;进餐时,要使小孩注意力集中,不要用讲故事、看电视或其它哄劝、引诱手段作为进食的交换条件。否则,将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影响消化机能,并容易形成要吃饭就得讲故事、就得看电视,这样一来,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又影响食欲,食欲减退就更不愿进食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不要强迫小孩进食,目前心理及临床医生趋向于采用“饥饿”疗法。首先,肯定而又郑重地告诉小孩,如果他吃饭时无理由地不吃或不好好吃,则到一定的时间(顶多一个钟头)父母就会把饭菜收起来,而他只能等到下一顿饭时才有东西吃,且在两餐之间,不准自取任何食物。在开始时,孩子不会相信父母,往往会对父母胡闹,强迫父母投降,但经过一两次饿肚皮的经验后,他自然会学乖了,会自觉地好好吃饭的。因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是不会让自己活活饿死的。这种饥饿疗法,乍一听似乎很残酷,实施起来,却比任何药物都有效,对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极有帮助。
-----------------------------------
中成药巧治小儿厌食
现在,很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宝宝长得不快,怕宝宝不吃东西,常常硬塞给他们吃,结果造成宝宝厌食。其实,适当服用一些中成药有助于加强宝宝的进食量。以下是常用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一些中成药———
健儿消食口服液: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3岁以内每服5~10ml,3~6岁每服10~20ml,日服2次。
小儿消积丸: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岁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小儿喜食片: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2~3片,3~5岁每服3~5片,5岁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
大山楂冲剂: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3g,3~6岁每服6g,6~9岁每服9g,日服2~3次。
健儿散: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厌食脾虚津亏者。3~6岁每服2~3g,6~9岁每服3~5g,日服2次,需连续服药1~2个月。
治老肠胃病的中药名叫胃泰散,5年的胃溃疡病史, 3个月前检查没有溃疡点了
吃一点山楂丸吧,最好不要吃药,用食疗。孩子还小呢,吃药别再产生副作用,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