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有原型的语境中来看,人若在出生时就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相比于自己临近死亡才感受到自己将死,这样时刻过着倒计时的人生,是相比之下更容易活得不幸福的人生。
首先,谈个人幸福层面。在现实中,人在出生时就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很常见的情境是出生时体检查出毛病,或者由于宗教等原因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处死献祭之类的。这样的人生,于个人来说,是不幸的。
当然,我们要公平的比较,这里要比的是不知道自己未来要死,死期将近才发现得重病病发了,或者车祸之前发现自己要完蛋,但是双方实际寿命相同的。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幸福,之前的人生体验更好,我们倾向于不要那么早就让自己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面,让自己度过起码一段平凡安宁的人生。
比如一个人16岁时会被大货车撞死,除了英年早逝之外,他之前的人生与在座的各位都一样,这没有什么可悲的。但是一个人知道自己16岁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要横死与街头,他就会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可能变得偏激,报复社会,反正自己不会死。后者的人生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显然更加不幸。
当然,我们不是仅仅讨论早夭的事情,出生时就知道自己注定活九十岁,不会长一分也不会短一秒,这样的人生也比不知道自己能活那么久要可悲。
在长寿的情况下,二者的人生在死期之前都是平静的生活,但是临近死亡。前者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挺不过这一关了,于是只好无力的看着自己仅存的生命流逝。后者则会感恩,感恩全力救治自己的医生,感恩一直守候着自己的子女,我活下来的每一天都是他们与我一同与死神奋战的胜利果实,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更积极,更幸福的人生吗?
我们都知道,医生在面对重症病人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和病人说病情,而是和家属说。这是为了减少对病人的死亡暗示,即使无力回天,也会鼓励他们积极乐观一些。
这里,就是人性之所在了。
因此,坦然承认人非圣贤,人面对死亡不可能完全的不悲不喜,去坦然承认人性的弱点,才能和世界和解,和死亡和解。人生需要一些侥幸,需要一些未知和逃避,把美好的生命用倒计时的形式毁灭给我们看,才是最大的残忍与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