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的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优秀吗?

2025-05-15 07:32: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屡败屡战,历史上比刘备会打仗的人多了,比如西楚霸王项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打了一个败仗,脸上挂不住,无颜见江东父老,就抹脖子自杀了。相比之下,刘备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心理素质明显过硬《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打了十六次仗,有人数了一下,这十六次仗里有七胜九负,胜率百分之四十。但这七次胜仗都是小胜,九次败仗里有四次大败。什么叫大败呢?一次,刘备跟别人打仗,打到手下都死光了,只剩刘备自己,还受了重伤,躺在死人堆里装死,侥幸逃过一劫。还有三次,地盘被人抢走军队被人消灭,老婆孩子兄弟被人俘虏,就他自己跑了。但是刘备这一辈子,专门跟曹操作对。《三国志》作者陈寿给刘备写赞语的时候,说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百折不挠,始终不肯屈服于曹操之下。

回答(2):

刘备因为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在一个县做小官。当时朝廷出了个政策,说地方上因为军功而封官的,一律裁员。刘备就非常担心,这一次的裁员名单有我呀?这时候,郡里面下来一个督邮,相当于我们今天搞监察工作的,负责办理这个事情。刘备就想求见督邮,一来探探口风,要不要裁我;二来做做工作,能不能把我留下。简单来讲就是想走后门。没想到这个督邮秉公办事,称病不见。刘备就火了,这可是我的地盘,你居然不给面子!立刻带了一群弟找上门来,把督邮捆了,揪着头发一路拖出衙门,绑在一棵上,当众用棍子打了两百下,打得这个督邮奄奄一息,连声求,这才作罢。官也不当了,索性弃官逃跑。《三国演义》搞了个移花接木,把这个故事安插在张飞头上,变成了一个精彩的回目,叫“张翼德怒鞭督邮”,作者可能是觉得这凶暴的行事作风,不符合刘备一贯的形象。实际上,这事儿就是刘备干的,这才是一代枭雄,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回答(3):

操起事前,身居何职?典军校尉。校尉这个官虽然不大,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营长。但典军校尉可不是一般的校尉,它是统领着皇帝禁军的校尉。在皇帝身边工作,位低而权重啊。孙权呢?世代官宦,名门望族。父兄相继,占据江东。虽说孙权聪慧,在乱世中把父兄所创基业巩固得很好,但他毕竟不是创业之君啊,二代继承者,吃的是已出锅的熟饭。和前二位相比,刘备的出身就有点寒酸了:平头老百姓一个,平日里的主要工作是编草鞋、编草席,卖草鞋、卖草席。我知道,有人要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没错。但那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大约相当于鲁迅先生所讥讽的“我家祖上阔过”。俗话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不然,他为何要卖草鞋呢?因为长期身居底层,志向不得伸展,刘备养成了谦逊的习惯。这个习惯,直到后来也没有改变,于是,后世人都觉得刘备虚伪。尤其与性情洒脱、豪放不羁的曹操相比,更显出刘备的虚伪。

回答(4):

并没有小说里那么神~~小说里塑造了一个神一般的角色,在正式中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相当于刘邦的萧何那种~~管内政,而军师谋士是庞统法正等人~~刘备夷陵之战败后诸葛亮说;如果法正在一定会阻止主公的(大致意思是这样)所以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方面并没有小说里那么神奇~~但他也是有军事才能的~~

回答(5):

刘备不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优秀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