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苗族人民于10月2日过苗年,又称“饱冬节”。此节始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为纪念“乾嘉”起义中被朝廷杀害的英雄吴八月等人,定这一天为纪念日。这一天,杀猪宰羊,打糯米粑等,举行祭祀,热闹非凡,如同春节。在麻阳最为讲究,尤以隆家堡、江口墟、郭公坪、绿溪口、石羊哨、大桥江、岩门等乡为最。
过冬(侗年):侗族每年十月二十六至十一月初八,各个姓氏分别“过冬”,互相宴请,此日设家祭,祭时用一担箩筐装衣服鼎锅之类,放于祭桌前,表示不忘祖宗迁徙之劳,开山造田之艰辛。大部分侗族(含广西、贵州)都集中在这段时间过节,而远离侗乡的同胞则无统一聚会节日。1984年11月,在贵阳举行的侗史讨论会上议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族统一节日,称侗年。
土地会:二月二日,为土地菩萨生日,侗族人民有邀“土地会”之俗。由许多人凑钱作本,推一人为首,买办香烛火钱,酒肉、豆腐等,在土地庙前祭奉,祭毕大家团坐畅饮。
三月三:侗族对歌,侗语称“元歌节”或“赶坳节”,又叫“玩山节”,北侗地区在这天,举族欢度,男女老少,打扮一新,聚集歌场。村寨之间,互相走访双方鸣炮、互赠礼品;老人访亲会友,传古颂今;青年男女结伴相携,彼此对歌,寻觅伴侣。
六月六:为曝晒衣物、谱书、书画之日,有些地方,在这天要对未入族谱的小孩或娶入的媳妇等进行登记入谱。
做禾花会:农历七月,稻穗扬花,做父母的要凑钱米为幼小儿女祈福消灾,解关煞,故名禾花会。
十月头:农历十月初一,瑶民叫“十月头”节,是瑶族同胞祭高坡大王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打糍粑敬奉,高坡大王是惩恶从善、打富济贫的英雄,又是神枪手,凡打猎或打土匪,事先都要向高坡大王问吉凶,求高坡大王发阴兵助战。
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这天是瑶族先民被逼南迁、过洞庭湖遇上大风大浪的日子。这一天,人们备酒肉、香钱等,祭奠盘王。聚居在辰、溆、怀三县的瑶民,往往举行盛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