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杂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2025-05-18 17:39: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造成菌种及灰树花栽培料污染的因素很多有单一因素所致,也有多种因素共同所致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灰树花制种或栽培料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121摄氏度,30~120min)及常压蒸汽灭菌(100摄氏度,8~12h)两种一般情况下,采用上述灭菌条件基本上可达到灭菌效果,可符合生产要求但在以下情况下往往造成灭菌不彻底的现象

(1)原料严重霉变研究表明,原料中杂菌数愈多,在相同条件下达到灭菌的效果愈难,菌体蛋白及大分子有机物会对杂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栽培料霉变时要适当延长灭菌的时间

(2)培养料干湿不均培养料加水后未充分拌匀,或料中含有大块干燥的木块或棉絮时,灭菌温度达不到干热灭菌的条件,其干燥物料中的杂菌未被杀死,经过较长时间的水分平衡之后,这些杂菌得以繁殖生长,造成污染

(3)培养料中含水量不足培养料含水不足时,培养料传热能力差,杀菌的效果也差,也可能造成灭菌不彻底

(4)灭菌温度不够造成灭菌温度不够的原因有二:一是高压灭菌时,高压锅内的空气未能排出或完全排出,那么压力表上指针所显示的压力即为锅内蒸汽与空气的压力之和,蒸汽压力所对应的锅内温度实际上低于压力表指针所反映的温度,往往造成灭菌温度不移二是常压灭菌,锅内补水时一次添加量较多或水温较低,加水之后锅内温度下降幅度较大,虽然灭菌时间达到要求,但锅内有效温度不够

(5)灭菌时间不足对于较大的栽培料袋或培养料含杂菌较多的料袋灭菌时,要适当延长灭菌时间另外,在锅内装料过多过紧的情况下,也应延长灭菌时间,否则在灭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中间料袋实际受热的时间不足

(6)锅内蒸汽流通不畅在料袋装锅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防止形成死角,传热不匀,影响灭菌效果

如果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杂菌不仅在基质表面发生,更多的是在培养基内的不同位置出现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时,一般在接种2~3天后便可发现,应及时检查;待菌丝体长满基质,或基质部分甚至全部被污染后再检查,其污染的原因就难以判定,同时也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基质灭菌不彻底是造成菌种或栽培袋成批污染,大量报废的主要原因

2.菌种带有杂菌菌种带有杂菌,必然导致料袋污染这种污染发生时,最初不是在培养基上出现,而是在接种块上先发生,继而污染菌种块周围所以在生产菌种时,要严格检查,防止带入各种杂菌若菌种本身污染,将对栽培造成极大的为害携带的数量越多,产生的为害越大,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栽培时更为严重

3.接种污染为了减少接种污染,制种时操作者一定要牢固树立无菌操作的概念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要严格彻底灭菌接种时,掏取菌种及接入菌种一定要在无菌区进行操作,动作要迅速敏捷准确无误另外,在栽培接种时,要树立灰树花与杂菌之间种群竞争的概念,接足菌种量在采用两端接种时,最好做到封面接种,打孔接种时使菌种与接种孔孔壁的培养料紧密结合,并使菌种稍高于袋壁表面,使菌丝萌发后就能与培养料接触,控制料面,抑制杂菌接种污染的始发部位在接种区,是制种与栽培时最常见的污染现象

此外,近年来市场上出现某些假冒劣质的各种食用菌消毒剂,其灭菌或消毒效果较差,也是形成接种污染的原因之一

4.管理不当由于生产环境卫生差,地势低,通风不良,都可能使霉菌大量滋生另外,各种垃圾腐败物上均可能有霉菌孢子,这类孢子数量大个体小,能随尘土气流飘浮于空气中,四处扩散,也可污染工作人员的衣物,随着工作人员进入接种室和培养室,造成工作环境污染;在培养料配制时拌水不匀,即使灭菌条件符合常规要求,也可能造成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的现象灭菌时棉塞等封口物受潮或封闭不严,菌种培养时封口物松脱或菌种容器破裂,均会导致污染这类污染都是从培养基的外表菌种容器的开口破裂处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