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自宋仁宗末年,司马光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治国安邦的借鉴。1066年撰成战国至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1071年,司马光为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15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
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于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司马光一生精力都用在了《资治通鉴》上,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便积劳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