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需要注意什么?

2025-05-14 23:40:2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国考成绩公布,知道成绩的那一刻,相信大部分考生是既兴奋又紧张的,庆幸自己能够进入到面试环节,又害怕自己对面试一无所知无法应对。那么面对面试前紧张的准备阶段,该如何有计划、有节奏的做好准备工作呢?
首先,了解报考单位及岗位。考生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招考简章等渠道了解报考单位及岗位的基本情况,譬如报考单位的职能、机构设置、规章制度、近期工作重点以及报考岗位的性质、特点、要求、职责等,以便在面试时能够结合报考单位及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回答有关于自我认知方面的题目。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再做起来这方面的题来才能作答不空洞。
其次,关注新闻,了解时事政治和民生问题。考生应多关注时事政治,尤其是社会形势、国家政策、理论导向等,因为会运用政策、理论来解释现象、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自己的回答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答题的亮点,尤其是综合分析的题目,不积累素材难以答出亮点。在获取途径上考生可以从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上,多关注时政类的评论性文章,也可以关注中公教育的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平台获取相关评论和热点的预测。
再次,控制好答题时间,做好模拟答题工作。考生在平时自己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除了多做题之外,一定要创造条件找父母、同学或者其他人当考官、自己当考生,模拟考场环境和答题环境,让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题目,一方面熟悉考场环境,缓解面试中因为陌生造成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养成快速思考快速作答的习惯,在考场中能够从容应对。
最后,还要注意作息规律,心态调节要平和。很多考生总觉得自己说话紧张,西服不够漂亮,个子太矮等等。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很多考生在公考面试时候都会紧张。考生应当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生活学习节奏,劳逸结合,事半功倍。考生在临考前要调整好心理状态,稳定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竞争激烈的考场,以平常心取胜。作息有规律,复习才有效率。只要平时的训练到位,上了考场是一种兴奋的紧张,而不是害怕的紧张。
总之,面试考察的是人的基本素质,包括形式,语言,内容三个方面,语言流畅性,形式的合理性,内容的丰富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注重报考岗位的了解、关注时事,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这基础上并且每天激励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就好,面试的语言以及素材的积累是一点一滴慢慢的形成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激励自己,正式面试之前,多想想自己的优点,也要相信自己的缺点一定可以通过训练改正。只要放平心态,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在进入考场的那十几分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一定能够得到考官的认可,收获自己心中渴望的成功!

回答(2):

1月10日,2017国考面试名单已经公布,现如今,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生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很多考生面试后往往会因为零点几分的分差惜败。
现如今,公职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生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很多考生面试后往往会因为零点几分的分差惜败,成为一大遗憾。就面试的具体情况来看,很多考生的失败并不是自己的实力问题,而是在面试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把握住面试的细节,才导致错失良机。那么在面试的时候哪些细节需要考生注意?今天,从以下三方面给出建议。
第一、 表情自然
面试是一种通过考官与考生之间自然交流的形式来进行考试,相对来说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会高很多。而很多考生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语言平淡、表述生硬、坐姿随意、低头、晃腿、咂嘴以及小动作频发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会影响考官对于考生的评价,因为每一个小动作背后都展现出考生内心的紧张或者是答题思路的不完整。而综合素质高的考生表述是自然的,语速适中,表达流畅且抑扬顿挫,内容详略得当。即使在思路断的时候,也能够从容面对,而不是出现小动作。坐姿的不稳定会给考官一种不尊重人的感觉,在形象礼仪方面的成绩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考生在备考期间,对于举止礼仪以及表达形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 逻辑正确
既然是面试,言语表达能力必是考官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测评要素。而很多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情虽然自然,内容虽然丰富,表达虽然流畅,但是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却没有注意到。主要的表现有:内容混乱,原因结果倒置,建议措施前后顺序倒置,整个答题过程核心观点把握分散,前后话题不统一,前后观点相悖等。这些问题展现出考生的思维逻辑不清晰以及言语表达能力不强,这是面试的一大弊端。所以考生在练习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答题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认真分析,仔细思考。千万杜绝答题内容丰富,答题要点全面了就会的高分的错误认识。
第三、例子恰当
在面试备考期间,很多考生都会准备一些例子,作为面试的答题素材,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素材的积累,在面试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的展示,还能展现出考生与岗位的高度匹配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考生却出现了表达不熟练、缺乏细节、例子不恰当、举例生硬等问题,这些都展示出考生的这些素材都是应试备考,死记硬背下来的,而不是考生真实水平的体现。考官是非常反感的,直接会导致成绩下降。所以考生在备考期间一是准备的素材要熟练;二是每个例子的核心要把握住;三是表述要有重点,要根据题干的核心进行例子的表述,不能泛泛而谈。只有这样才能让准备的素材发挥更好的效果。
在考生水平逐渐趋同的今天,面试的成败更加取决于细节,交流的自然,逻辑的正确以及事例的恰当都是考官评价考生的关键因素。以上一些问题都是考生在面试期间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家平时不关心的问题,而这些恰恰是考官关注的焦点,希望考生们在备考期间能够引以为鉴,在面试考场上能够很好的杜绝掉,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让遗憾远离自己,让成功伴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