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就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脑瘫的早期症状是指患者一个月到六个月出现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肌无力,比较松软,表现出肌张力低下,如果情况超过四个月,可以考虑为脑瘫;第二,发硬和固定姿势,由于肌张力增高造成姿势异常;第三,头围缩小,这是重度智能发育障碍的一个表现;第四,视觉异常。
小儿不能“三翻六坐”应留心,治疗脑瘫是越早效果越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脑瘫治疗的关键。但作为家长怎么发现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患脑瘫的小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孩子差,而且会有异常的动作或姿势,同时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早期症状,并结合有无脑瘫高危因素来判断。
目前,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是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后,由于大脑缺氧、缺血、出血、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对于如何发现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呢?有的还可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语言、视力、听觉、摄食吞咽等异常。
在临床上,首先就让我们一起对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做一些了解。转制成,到了8个月时,宝宝还不会翻身,到了10个月也坐不起来。很多的妈妈为宝宝的发育迟缓而忧心忡忡,结果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孩子患了脑瘫。关于怎么发现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也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2、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也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3、运动发育落后:3个月时不能翻身、抬头;6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
4、身体发硬也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5、姿势异常:手指特别是拇指紧握,3个月后手指仍不能张开;换尿布时孩子的双腿特别紧,撇不开;再就是站立的时候双脚是交叉的,总是脚尖着地。
6、睡眠困难:睡眠特别差,持续哭闹,尤其夜里哭闹特别厉害,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7、喂养困难:喂奶时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咳、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流口水。
8、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这也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
步骤/方法
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童明显落后,当患儿抬头、翻身、坐力困难时才被家长发现。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肌张力和姿势异常:锥体外系或基底节有病变时,主要表 小儿脑瘫现为异常动作、运动增强、手足徐动症、舞蹈症、肌强直;小脑有病变时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大脑广泛病变时出现肌肉强直、震颤等。
小儿脑瘫日常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儿脑瘫患儿的各项生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或代偿,重建部分肢体功能,降低其残障程度,改善生存质量;以解除或减少家人及社会负担。
小儿脑瘫要想做好日常护理,专家指出以下几点护理原则:
室内环境: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用紫外线照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证小儿脑瘫患儿室内的清洁卫生。 注意安全:小儿脑瘫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清洁卫生:搞好脑瘫患儿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脑瘫日常护理对清洁要求格外严格,家长们不容忽视。
饮食护理: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儿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
8
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